作者:孙刚顾泳朱燕亮
新医改方案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昨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邀请近二十位专家学者,为新医改方案在沪“落地开花”建言献策。新医改方案中的几个关键词,成了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
关键词一:投资去向8500亿元该投到哪里?国家卫生部已给出了明确答案:用于基层。在上海,情况也应如此。
闸北区卫生局局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客座教授王光荣说,上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社区的人才软实力,以及全科团队的服务能力,与百姓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三级医院门诊的增加量,仍大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增加量,要真正实现百姓就诊下沉、减轻负担,新增的政府投入应更倾向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专家特别强调,投入资金不仅局限于造房子、添设备,而是要着重于人才建设,并建立客观的评估机制,确保投资可持续性。“投入预防一元钱,可为医疗节省八元钱”,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现实,政府的投入才会真见实效。
关键词二:筹资渠道
医改全由国家、由政府出钱,这并不现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教授徐文虎直言,即便在英国、美国等国家,投入再多钱,也无法彻底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筹资渠道一定要打开,要多元开放。筹资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一定要投入的,也就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8500亿元;另一部分要向社会进行广泛筹资,筹资的渠道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政府定向发放基金、债券等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内老百姓习惯于把钱存在银行里,以解决教育、养老、看病等后顾之忧。专家指出,这种理念说到底是落后的。政府可推出免税性的医疗保险,以优惠政策鼓励市民购买,充分发挥储蓄资金的作用,获得更好保障。
关键词三:公平性
衡量一个卫生体制的优劣,公平性是重要原则之一。新医改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强调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公平享有。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系陈兴宝教授指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首先指筹资公平性,所有社会成员都应按照他的支付能力,支付相应的医疗服务费用。收入多的人应支付多一点,收入低的人少支付一点,没有支付能力的贫困人群,应由政府通过医疗救助加以解决。公平性更体现在卫生服务利用上,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在门诊就诊率、住院率等医疗服务方面,差距非常大。要实现公平,必须尽快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居民在享受卫生服务上的差距,并逐步过渡到城乡一体化的医保体系。
关键词四: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的改革,须为卫生改革服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教育系梅人朗教授介绍说,古巴提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每500人口设一个卫生站,每175人一个医生,迄今已实现全面免费医疗。这与古巴的医学教育密切相关。在那里,医生100%都会采用针灸等简便廉价的治疗手段,使医疗费用保持一个较低水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强调,新医改方案已明确,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也应把基本医疗卫生保健视为立足点,设计教育模式、调整人才培养规划,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等领域进行支持。这样,百姓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时,就不会缺乏好医生了。
关键词五:药品政策
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此与会专家表示了高度肯定。但专家也指出,具体的药品改革实施细则,除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外,还应讲求科学发展的规律。
“药品政策成功与否,不应简单地将减轻居民负担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系陈文教授认为,药品是各方利益诉求的聚焦点,除了患者的需求之外,还涉及医药产业、现代物流等多方面,应当统筹兼顾多方利益。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用药,应该确保质优价廉,让百姓看得起、也看得好病;非基本药物,应提倡多用国产新药,鼓励自主创新,令我国相关行业得以蓬勃发展。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