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裘萍通讯员蒋明)10年间,广州街头垃圾筒从单筒到分类的双筒再到单筒的变迁,勾勒出广州垃圾分类工作的“迂回”进展。据悉,承担广州市九成垃圾填埋量的兴丰垃圾填埋场2012年将被填满,遭填埋的垃圾中三成可回收垃圾被白白浪费,广州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昨日,市环卫局邀请市民代表、相关职能部门“智囊人士”就广州垃圾分类的推广献策建言。
垃圾分类收集尚处无序状态
市环卫局环卫处处长鲍伦军称,2008年广州市生活垃圾达到日产9776吨,其中九成靠兴丰填埋场填埋,从2004年起垃圾日产量每年约递增5%,增幅过快导致兴丰填埋场使用寿命提早8年结束,预计最多只能延续到2012年,而进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中塑料、织物等可回收垃圾比例高达35%,分类工作已迫在眉睫,但广州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尚处无序状态。
“广州市的垃圾分类主要由市场自发运行,由民间群众、企业自发形成的利益链驱动实施,缺乏政府的主导推动和有效指导。”他表示,由于难以对从业人员、废品收购站进行有效的监管,不能对回收再利用渠道进行科学规范,同时缺乏专门的垃圾分类场地,容易造成环境的再次污染,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另外,各级政府缺乏对垃圾分类进行长远规划,对垃圾分类投入严重不足,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回收体系不完整,整个产业体系极不成熟,还远不能做到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分类收集、混合运输、处理”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他还称,推动垃圾分类的强制力不够,立法跟不上,对于全民的教育和理念宣传也不尽如人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未来将限制审批收购站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共有10万人组成的拾荒大军,废品收购站及临时性收购点约5000个,其中有登记注册的约2100个。近年来,“收购站成了窝赃点”这样的负面报道接连见诸报端,废品收购站监管混乱。
“一定要限量发牌”,会上多位民间代表均表示要规范市场,限制审批收购站。市环卫局局长吕志毅称,中国的具体国情是要靠收购站进行垃圾分类,不能一刀切取消,政府也没有能力“收编”庞大的拾荒大军,目前能做的就是规范市场,并且要靠属地管理,单纯的行业管理是管不住的。
“废品收购这个行业进入门槛太低也是监管难度大的原因。”据经贸委代表介绍,目前广州市正在着手制定相关规划对收购站行业的进入门槛加以调整,进而规范行业市场。
提示
意见有价值可获奖励
对于垃圾分类问题,市民若有建议可上广州市市容环卫网表达,有价值意见可获物质奖励。广州市市容环卫网http://www.gzsrhw.gov.cn/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