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施嘉奇)院内感染的警钟,再次敲响在上海的各大医院内。继半年前西安交大一附院8名新生儿死亡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近日再次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针对这种情况,本市各大医院在原本院内感染预警制度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建立儿科、新生儿科和产科的院内感染风险预警制度。 根据预警制度,只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连续发生3例院内感染事件,就必须启动预案,并上报相关部门。目前,各医院纷纷自检,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内感染科科长陈红丽坦陈:“院内感染的原因非常复杂,环节很多,因此防控的难度非常大,防控不能仅仅依靠检查和监督,只能依靠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仁济医院新近制定的新生儿科院内感染风险预警制度中,除了控制院内感染扩散以外,还将在第一时间组织院内院外专家查找原因。万不得已时,还将紧急转移新生儿到安全的地方。 瑞金医院彻底改良了产科硬件设施。过去,产科病区内的配奶间与微波炉、全自动电开水器放置在同一个房间内。最近,医院彻底将配奶间独立分割并上锁,以加强奶杯的煮沸消毒和婴儿奶粉配制的安全。此外,考虑到婴儿沐浴室内原先木制的沐浴板因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下,易出现腐烂发霉的现象,无法很好地清洗、消毒,存在安全隐患,便将其换成了有机玻璃板,确保小宝宝都能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中沐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尽管上海的院内感染防控制度比较完善,但医护人员的习惯养成,仍然是一个极其漫长过程。以最简单的洗手为例,一部分医护人员至今不能坚持做到及时洗手或更换手套。瑞金医院院内感染科科长倪语星说:“现在病人多了,很多医生为了赶速度,就会忽视洗手的环节,但这恰恰埋下了院内感染的隐患。”而根据国外的研究,如果医护人员坚持洗手的话,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至少能下降1/3。 为了加强管理,管理层甚至想出了一个比较“笨”的办法,就是根据医院的人员和工作量,设定消毒液的消耗量,如果未能达标,就判定医院或科室违规。“现在的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有个别人为了达标,将消毒液悄悄带回家。” 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李善国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院内感染防控的效果是体现医院管理的标尺之一。上海已建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问责制,并建立院内感染的报告制度。同时,要求各家医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空气、手、器械等环节的消毒和监测,对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孕产妇要特别加强重点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