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联合上海市民信箱调查对新医改看法
新医改方案让人等得很心急,上海市民如何看待即将公布的新医改方案?本报联合上海市市民信箱(www.smmail.cn/smmail/sy/in-dex.html)进行医改调查。截至昨晚发稿前,有3205名市民接受了调查。调查显示,市民看病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看病贵、医疗负担重,68%的受调查者希望公立医院不再以药养医,降低药价。
【调查数据】
对于医疗领域的众多改革,市民最期待的是哪些改革?有4成受调查者认为是“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27%的人希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28%的人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医疗技术含量,仅有5%的人希望民营医院享受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希望医药分开,医生不乱开药,最近一次治疗感冒就花了上千元。”一名市民填写调查表后留言表示。本次调查发现,看病贵、医疗负担重是市民看病遇到的最大困难。如果公立医院进行改革,68%的受调查者希望公立医院不再以药养医,降低药价,15%的受调查者希望医生态度好,耐心看病,11%的受调查者希望看病不排队。
当被问及“医改能够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吗”,仅14%的被调查者认为“会”,26%的人说“不会”,而6成的人感觉说不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社区服务中心是本次医改的重头戏,但是很多市民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信任度却并不高。仅16%的受调查者生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的人透露平时看病去得最多的是三甲医院。调查还同时发现,多数市民之所以不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医生水平有限,其次是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较少。
调查同时发现,超过6成受调查者每年医疗支出在1000-5000元,24%的人每年医疗支出在1000元以下,4%的人每年医疗花费超过万元。
【市民呼声】
在接受调查的同时,一些市民还通过市民信箱留言,希望新医改能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现在看病要找熟人,医生才会认真给你看病,否则看病不叫看病,只能说去医院配点药。希望从体制上能彻底改变这一现象。要面向基本群众,降低医疗费,让人看得起病。
■要建立医师传帮带的良性下沉指导制度:即三甲医院按比例定期派遣骨干医师到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定期按比例派遣骨干医师到社区医院;在社区医院付费能享受到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在二级医院看病付费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高级医疗技术服务。
■有些常用药在社区医院配不到,必须到三级医院去配,其实医生每次看病只是抄抄方,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如果社区医院能配的话三级医院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看病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医生收入由以药养医改成政府补贴,使药品价格在竞争中下降,从而使包括政府投入和病人负担在内的全民医药费用下降。
■希望医保能覆盖更多普通民众,尤其“沪漂”一族。
■提高社区医生待遇(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他们能安心社区、扎根社区,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份事业去做。
■应该把医生和教师、公务员放到一样的位置上去对待。医院里,人数颇多的年轻住院医师,一个月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年轻医生流失严重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收入太低。
■希望提高社区卫生院医生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