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已走一大半,难道还要返回去 |
2009-05-20 |
|
陈雪根
改革就像航天飞机升空,只能一飞冲天,不能开倒车。因为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
近来,有些言论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例如,有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为了避免看病贵,有人主张所有药品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诸如此类,还有不少。在文字改革近60年,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居然还能听到这样的宏论,岂不咄咄怪事!
据说,建议恢复繁体字的原因有三:一是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二是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三是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现在台湾依然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深有意味,还要为“正体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祖国大陆方面造成了压力。
撇开恢复繁体字的细枝末节,我们要问,为何进行文字改革?要知道,文字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就发现,将来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已经无法拯救中国,而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就不得不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兴起,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中国的复兴也要从文化入手,因此,才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的繁体字不仅束缚人的心灵,而且已成为少数精英维护特权统治的工具,因此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民主,必须改革语言文字,汉字删繁就简,文言文改成白话文,等等,都是这一改革的成果。在现代化已经有所成就的今天,我们还有必要还有可能走回头路吗?我们今天已经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彻底的共识,难道我们连这仅有的成果也要抛弃吗?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没改的不改,已改的还要改回去,今天改回这个,明天改回那个,改革大业岂不毁于蚁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至于台湾至今依然使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为了有利于两岸统一,应该恢复繁体字,更是没有政治头脑。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不少地方确实做得比大陆好,也值得大陆学习,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台湾的繁体字才是“正体字”,大陆的简化字反而成了异端。如果为了统一,大陆必须采用台湾的“正体字”,岂不大错特错。其中暗含的逻辑不言自明。如果按照这样的建议行事,统一大业就会走上危险的道路。
主张药品由国家统一定价的人,出发点是好的,但结论是荒谬的。他的理由是药物是特殊的产品,把它作为商品也可以,但是特殊的商品,特殊的东西要特殊管理,所以建议药品价格要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切不可由公司和生产厂家来定价。
按照这一理论,很多东西都要恢复国家定价。因为很多商品都可以找到特殊的理由,比如,粮食是特殊商品,钢铁也是特殊商品,石油也是特殊商品。这样下去,就得恢复物价审批机构。为了管理特殊商品,还得成立特殊商品的管理部门,恢复粮食部、石油部、冶金部等等。这一切不是又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30年的改革开放,难道错了?
显然不是。改革也许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改革就像航天飞机升空,只能一飞冲天,不能开倒车。因为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解决医院看病贵的根本之途是改革医疗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打破医院一家垄断药品销售的局面,割除以药养医的痼疾,实现医药分离,减少药品销售环节。试想,如果医院不再卖药,药品由厂家直销,或由药店销售,通过竞争,药价岂有不降的道理。实际上,现在很多药,如果在药店买,已经比医院便宜了不少,药店之间为了竞争,已在采取打折、会员优惠、特价促销等各种手段,降低价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总之,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想想新办法,而不是去求救于那些历史已经证明行不通的老办法,更应该站在政治的高度,站在历史的高度出谋划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