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13日08:45
面对“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他“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建群村村,这里有一位老医生从青春年少到两鬓霜白,他为一方乡亲默默奉献了28个年头。
近日,他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面对这个荣誉,他只是淡淡地笑着:“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
胃出血仍不肯离开岗位
2005年一天的下午,雷有智配药时忽然打了个趔趄,幸好被老伴扶住才没有倒地。妻子问他,他不做声,偷偷地量血压,发现血压已高到200mmHg。
当天上厕所期间,他发现大便是黑色的,心里一惊,叫妻子拿大便去镇医院化验,自己仍不肯离开岗位。“当时被查出是胃出血,医生急着找病人办理住院手续。我都不好意思说,他要找的病人还是个医生。”徐中荷回忆那一幕依然觉得害怕。
最终,雷有智还是没有住院,只是拿着单子配药,利用工作间隙打了5天吊瓶。
“我走了,这个工作谁来干?”
1981年起,雷有智就在村里的三间土砖房里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每次区卫生局、乡镇卫生院组织业务培训和学习,必定能见到他的身影。在他的抽屉里,有三十多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学习心得和行医体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管是邻村的乡亲,还是远自武泰闸、街道口的居民,所有来的病人雷有智基本上能叫得上名字。对于慢性病病人,他会定期上访、问诊,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因此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家庭私人医生”。
工作20余年的雷有智每月收入1500元,老伴下岗后到卫生室打杂,不领分文,独生儿子帮人开的士,一家人生活过的很紧巴。
“这么多年,您真的没有动摇过吗?”记者问。
“说真的,也有过厌烦的时候,也曾动摇过。可是我走了,这个工作谁来干?”雷医生反问道。
本报记者黄亚琼
通讯员袁英红张宾
◇同仁同事
工厂停产她仍坚守医务室15年
(记者望隽通讯员马新闪实习生段利军)前日上午,72岁的刘灿琴婆婆从位于杨园的家中出发,坐半个多小时公汽赶到紫阳街石灰堰110号,这里是武汉市第二针织厂的医务室——因患高血压等疾病,几乎每天她都要赶到这里来打针。
老人所说的医生名叫李汉薇,在武汉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9周年颁奖晚会上,被评为2009年“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1982年,李汉薇来到武汉市第二针织厂医务室工作。1994年,武汉市第二针织厂全面停产,800多人退休,800多人下岗,原本有20多位医护人员的医务室只剩下李汉薇一个人。李汉薇的一位同学劝她去上海工作,月薪至少有上万元。李汉薇正在犹豫时,她要走的消息被厂里的职工们知道了。好几位病友来到医务室,一把拉住她:“李医生,你不能走!” tujian.org
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李汉薇动摇了。而这一呆,就是15年。
正在输液的李金菊老人,去年因严重的骨质疏松卧病在床,一个多星期不能动弹,“是李医生帮我把大便一点点掏出来。开始我不肯,但她坚持要这么做……”
“她总是为我们精打细算,给大家开最有疗效又不贵的药。”55岁的针织厂老职工吴银阶说,“要是没有这个医务室,这里的职工、街坊哪里看得起病!”
54岁的李汉薇,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她却依然守着这小小的医务室,照顾着职工、街坊的健康。“她一个人长年为这么多人看病,毕竟能力有限。”徐秀英说:“李医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什么都不怕,就怕她走了。”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