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南京民营医院遭遇信任危机 有六成经营不佳
2009-05-20

  【龙虎网报道】近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应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共同发展。那么,对于南京数百家民营医疗机构来说,是契机还是危机?记者采访发现,民营医院被大多数市民视为信誉度不高的典型。而相关数据显示,南京约60%的民营医院都在亏损运营。专家称,今年民营医疗机构应与公立医疗机构错位发展,走特色化、高档化、专科化发展路线。

  民营医院遭遇信任危机

  “如果大医院排队人太多,我宁愿到社区医院去看病,也不会去民营医院。”昨日,家住南京市天福园的市民刘立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民营医院看过几次病,觉得民营医院收费高、诚信不足、服务不周到、医疗条件不好,还聘请从业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导致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下降。

  患有慢性病的刘先生经常到各大医院看病,有时担心看病等候时间太长,也会选择民营医院。他发现,选择民营医院的通常为两类人群,经济条件非常好的会选择实力强的民营医院,因为那里高档、安静、人性化的要求都能满足,属于享受型的,而去小规模的民营医院看病的多为民工等低收入群体。

  应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

  记者从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南京市通过审批的民营医院有130多家,由各区县卫生局审批的民营诊所约400家,但是一半以上经营状况不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营医院应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错误定位,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配合和补充,向高档化、特色化、专科化发展。”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胡处长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民营医疗机构的定位今后将发生大的转变,不再强调与公立医疗机构平分天下,重复定位,而是要错位发展,并有接轨意识。如公立医院无法提供的豪华病房和个性化服务,都是民营医院可以作为特色的地方。另外,民营医院应有危机感,通常民营医疗机构为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量为15%,只有定位准确,并通过合理的建设和管理,才能拥有更多的患者。

  满意度与利润有机结合

  “缺少政策上的扶持,医保受限制,高成本低价格无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南京某民营专科医院相关负责人王先生无奈地说,目前的现状使大部分民营医院都存在生存压力。民营医院既不同于公立医院有政策的支持,也很难进入医保定点名单,尤其是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作为民营医院的重要病源群体,都转移到城镇的公立医院了。

  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胡处长称,新医改提倡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由于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政府扶持补贴的力度当然也有所不同。但民营医院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人才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优势是公立医院无法相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医院不同于企业,必须有长远意识。”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许益军所长则表示,民营医院的出现,不仅终结了患者只能在公立医院就医的单一模式,也相对减轻了国家在医疗方面的财政负担。但民营医院要良性发展,必须走差异化路线,在自身的建设和管理中加强诚信度,不要把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把满意度和利润增长点有机结合,只有靠实实在在的经营策略,才能获得患者的青睐,且不断发展壮大民营医疗事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解放军疾控所获国家实验室资质
    ·加拿大研究发现:“察言观色”东西方人有差
    ·英国一麻醉师“摆乌龙”病人被弄成“活死人
    ·调查:75%大学生介意伴侣曾与他人有婚前性
    ·持北京绿卡可上生育险 无绿卡者费用由单位
    ·北京“吹牛”药品广告下降5% 将加大检查力
    ·上海07年常住人口1858万人 08年有9项计生任
    ·贵州正安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疫区封锁
    ·“全国爱肝日”:专家提醒乱服减肥药易患肝
    ·中国儿童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