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把医生和教师放到一样的位置上去对待。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问题早就解决了。比方说待遇问题,现在乡村教师都变成公务员待遇了,但我却还要为乡村医生,一个月几百块钱的补助为难。所以,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而且这种尊重,是在人格上,也是在收入上。(《新京报》3月9日)
救死扶伤与教育育人,从古至今,这都是两种让人敬佩和尊重的职业。笔者家里有多位至亲长辈都是医生,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常常会来一些病愈出院的患者做客,很多人都带着家里自产的红薯、南瓜等土特产上门表示谢意,有些还成了常来常往的朋友——然而,这种和谐淳朴的医患关系如今回想起来就如同梦境一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医患关系变得非常的世俗化和利益化,甚至在很多时候变得矛盾对立。
前不久,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67.4%的受访者认为医生的声望在下降。至于声望下降的原因,30.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医生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生的声望在持续下降,这就是现实。陈竺部长呼吁社会要尊重医生,其实也反衬了这一点。当前医生群体的公共形象极为“不良”,公众最反感的,应该当属医生收红包、吃回扣等“趋利”现象。心中的医德为利让渡,头上何来声望光环?从众多实例来看,在收红包、拿回扣现象泛滥的背后,是一些医疗机构和从业者的医德沦落。道德观念的下滑,为收红包成为畸形的医疗常态奠定了“思想基础”。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把医院比喻为一个完整的鸡蛋,医德的沦落就给这个鸡蛋开了一个被叮咬的口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陈竺所言的“乡村医生”收入待遇低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但更大面积的医德沦落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否认不了的事实。正视前者与拯救后者,不能混淆而论,其实也并不矛盾。
俗话说,要想获得他人尊重,首先你得尊重他人。下滑的医生声望,不能指望社会救赎。在我看来,医生要想重树积极正面的公共形象,一要通过医德自律的自我救赎,二要通过制度救赎,后者更加重要。在国外,制度对于医德缺失的制度监控是到位和严厉的,如美国,对于收红包者的惩罚,有一套严厉的制度———有此劣迹的医生,将被打入黑名单,终身禁止行医(美国境内)。美国人的做法或许残酷了一点,也不能一味照搬人家的做法,但反观我们,制度对于医德缺失行为的惩处力度是相当乏力甚至是缺位的。医德缺失,不是批评就是警告,要不就是不疼不痒的停职反省,最多开除了事,打击力度远远不够。
套用一句陈竺部长的话,“医生要重获社会尊重,体现在医德上,也体现在医疗服务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