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真正敬重民意的回应才能俘获民心
2009-05-20

李晓亮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近年“两会”上,公众对代表委员们的期待和要求,也随之提高。于是,“两会”上不再尽是和煦春风,激烈的观点交锋,以及媒体、代表委员们对政府部门的质疑之声,也并不鲜见。当然,有了“炮轰”和问责,自然就少不了涉事部门的现身说法公开回应。而这回应如何释疑解惑,让公众满意,还真值得探究。

比如,在日前的小组讨论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作了些回应。他说质检部门虽负有责任,但也不能承担无限责任。(3月8日《中国青年报》)

奶业生产,多头监管,自然有权责不明之处,中间环节甚至可能出现“三不管”地带,这能理解。但要说“(之前)质检总局确实不知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就显得不合情理了。

调查显示,在毒奶粉发作前几年,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已成行业“潜规则”,俨然是公开的秘密。假设质检部门确实不知三聚氰胺,那也显属失职,也负有不可推卸之责。

何况,相比之下,目前的检测项目和标准还严重滞后。有些发达国家,仅对农药残留的监测指标就有4000多个,而我们还不足300个。或许每一个尚未被检测标准覆盖的地方,就潜藏着一枚未知的食品安全炸弹,就如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一样。质检等相关部门的检测标准不能总是姗姗来迟。不能每次都要等到3000万孩子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肾脏检查时,相关检测标准才面世吧?毕竟人们的身体不能一再充当“药检”的小白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频发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让相关监管体系蒙羞。监管失职,已为共识。在此语境下,虽然质检不是唯一责任人,但整个三聚氰胺作乱链条上对应的每一个责任终端,都应为各自的失职感到羞愧,而不该用“不承担无限责任”自慰。具体到此事,“不承担无限责任”的表态显得不够庄重,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忏悔诚意和自省力度。如此回应,很难不被理解为“委婉的卸责之语”,这也是没有真正尊重民意、敬畏民意的表现。

这种诚意含量不够的回应,估计虽然很难得到公众情感认同,但至少还不太离谱。因为还有更离谱的: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在“两会”上接受采访时称,林嘉祥是个好干部,“他就是个倒霉蛋”。这两句话,我们可看作是在挑战民众的生活经验。刘委员的一套“评判标准”,显然也无纳入民意的兴趣。所以,被排斥在外的民众,对他的“肺腑之言”自然也不会买账。

除此之外,近来相关部门对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恢复情况,对四万亿投资以及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等都有回应。这些回应虽无推卸责任、哗众取宠的成分,却也让人感觉有些意犹未尽。四平八稳的回应,确实滴水不漏,可也不甚解渴。即以四万亿投资为例,如有论者所言,既然全程公开时机还不成熟,那可否将已审批、待审批的,“成熟”一个就公开一个呢?公众有权利知道每一项公共事务的现实进度,而且应越详尽越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取何种回应态度,归根结底折射出的还是从政理念问题。既然是对民众的回应,自然要以民众接受为目的。空洞的“外交辞令”式回复,肯定难孚众望,只有民生本位的贴心服务式回应,才能俘获民心。用温总理的话讲,就是回应也要让人“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这就要求从政者尊重公众的权利诉求,真正敬畏民意,呵护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民众的参政热情烘托的民主与法治的氛围,正是涵养公民社会的丰沃土壤。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官方回应才不敢端着架子忽悠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解放军疾控所获国家实验室资质
    ·加拿大研究发现:“察言观色”东西方人有差
    ·英国一麻醉师“摆乌龙”病人被弄成“活死人
    ·调查:75%大学生介意伴侣曾与他人有婚前性
    ·持北京绿卡可上生育险 无绿卡者费用由单位
    ·北京“吹牛”药品广告下降5% 将加大检查力
    ·上海07年常住人口1858万人 08年有9项计生任
    ·贵州正安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疫区封锁
    ·“全国爱肝日”:专家提醒乱服减肥药易患肝
    ·中国儿童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