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食品法从“卫生”到“安全”未必是进步
2009-05-20

吕怡然

五年磨一剑!从2004年的7月开始着手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起草,到2007年12月以来,食品安全法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二审和三审,其间草案全文还公之于众,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个月的时间收到意见11327件。

直至今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四审表决,终于通过了食品安全法,经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诞生了。从此中国的“食品卫生法”退出历史舞台,“食品安全法”开始执掌食品“生杀大权”。由“卫生”到“安全”,二字之差,却凸显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大”的理念,有识之士指出,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表明了从观念到监管模式的转变。“食品卫生”,通俗讲就是“干净”,而“食品安全”则涉及无毒无害。这是由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外在为主,深入到食品安全的内在因素来进行监管,并且导致了监管方式的转变。

应该说,这个转变是以惨重的教训为代价的。无论是用氢氧化钠浸泡鱿鱼,还是“阜阳奶粉”、“红心鸭蛋”,直到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公众对食品的担忧,早已不是“好吃不好吃”,“干净不干净”,而变成了“能吃不能吃”、“有毒没有毒”。因此,“食品卫生法”已经管不住食品的安全,必须由“食品安全法”替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疑,这是一种变革,一种“升格”,一种涵盖面更广的法治。因为,卫生的食品不一定是安全的,但安全的食品一定是卫生的。“安全”的“级别”大大高于“卫生”,可以保障百姓的“吃”进入“安全阀”,从而更放心无忧地填饱肚子,尽情享受美味佳肴。

但是,平心而论,在某种意义上说,从“卫生”到“安全”,真说不清究竟是进步,抑或倒退!你想想,原先的底线“卫生”,是吃得干净,至多关乎身体的健康问题;而现在的底线事实上是“降格”了,由“干净不干净”变成了“有没有毒素”,“危险不危险”。从法治角度看,似乎是覆盖更全面了,是一个进步,而从社会公德的层面看,把过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食品安全问题,立法时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也“管”起来了,这不是后退?最能说明问题的,莫过于新的《食品安全法》取消了食品的免检制度,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先前对一些质量可靠的产品,足以令人放心的企业实行免检,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表明社会道德体系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但现在取消免检,往好里说是监管更严格了,可换一个视角看,不是表明诚信的层次下降了,原来的社会公德体系消解了吗?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其实有两只手,一只是市场,另一只是道德。前天在和网友网上交流时,温家宝再次提到这一点。看来,这些年来,在食品问题上,我们恰恰只重视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却无视另一只“无形的手”──道德。如果一味地追逐利润,导致道德的败坏,使食品不再是“卫生”与否的问题,那么这就会蜕变为性命交关的“安全”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岂不可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眼下,《食品安全法》即将生效,任何法律归根到底都需要由人去执行。假如仍然不同时重视两只“看不见的手”,食品的安全系数还是会大打折扣,“法网”还是难以“罩”住每一个角角落落,安全的底线还是难以保障百姓吃得放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并行不悖,须相辅相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解放军疾控所获国家实验室资质
    ·加拿大研究发现:“察言观色”东西方人有差
    ·英国一麻醉师“摆乌龙”病人被弄成“活死人
    ·调查:75%大学生介意伴侣曾与他人有婚前性
    ·持北京绿卡可上生育险 无绿卡者费用由单位
    ·北京“吹牛”药品广告下降5% 将加大检查力
    ·上海07年常住人口1858万人 08年有9项计生任
    ·贵州正安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疫区封锁
    ·“全国爱肝日”:专家提醒乱服减肥药易患肝
    ·中国儿童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