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午后,阳光透过木窗洒在次仁卓嘎的屋子里,才出生几个月的男婴裹在被子里睡得正香。这位27岁的母亲轻轻帮他掩好被角,空气中弥漫着牛奶和藏香的混合气味。
“这是我的第四个孩子,是在医院里面生下来的。”次仁卓嘎说,“前面三个从出生到死去都是在这个房子里,他们都没有活过两个星期。”
平时话不多的次仁卓嘎住在西藏日喀则的拉孜县,像很多藏族妇女一样,她认为生小孩就是应该在家里面,“在医院里生孩子不吉利,(产妇)会大出血的”。她说,甚至怀孕都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
除了迷信,传统的观念也是住院分娩的阻碍。措布村28岁的拉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但是她仍然记得6年前她生第一个孩子时是多么不情愿到医院去。
“我当时很年轻,也害羞。”她说,脸有些红,身穿藏袍的她显得比真实年龄要小些,“我可不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脱掉衣服。”
有着5万人口的拉孜县海拔4010米,距离珠穆朗玛峰只有200公里,是中国的贫困县之一。拉孜县卫生局局长多杰普拉说,2000年以前那里的住院分娩率只有16%,而现在已经达到了62.4%。
他说:“家里的卫生条件不行,婴儿的脐带、母亲的会阴和接生者的手得不到恰当的消毒,如果没有医护人员在场,母亲和新生儿就更加危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有些不认为自己迷信或者思想保守的村民说,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去医院是因为交通不方便。27岁的次朗是2003年到拉孜县卫生局工作的。他回忆道,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个4505平方公里的县大约五分之一的村子没有公路。
当地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9年开展了一个项目,以7个地区的15个县为试点,鼓励当地妇女到医院去分娩,每位到医院去分娩的妇女可以得到20元的奶粉钱,而陪她们去医院的人可以获得10元的奖励。
“这里的家庭年收入是3000元,有些条件差的家庭一年只能挣1500元,因此这些钱还是有些吸引力的。”次朗说。
从2002年开始,住院分娩的产妇可以免费获得一套婴儿衣服。到了2007年,对住院分娩的妇女和她们的陪护者的奖励已经分别涨到了30元和20元,而这种做法也被推广到了整个西藏。农牧民不仅能报销到医院的路费,还能享受免费住院和分娩。
婴儿一出生就接受体检,然后被注射一系列免费疫苗——百白破、卡介苗、乙肝、麻疹等。医生会到产妇家回访三次,分别是在孩子出生后的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
同时,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区680个县镇中的94.3%和村庄中的67%都建了公路。在拉孜,所有的村子也都有了公路,居民去医院不再是难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的孕产妇死亡率是百万分之五千,新生儿死亡率是43%。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自治区卫生厅的统计,200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下降到了百万分之254.6和2.71%。
儿基会负责卫生保健的项目官员郭素芳说,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西藏的卫生情况在全国仍然比较落后,孕产妇平均死亡率和新生儿平均死亡率还是高于全国的数字,但是“近些年,医疗卫生方面发展很快,不管是设施方面还是人们的观念”。
拉吉说,她今后要劝说自己的小姐妹们到医院去分娩。“那样很安全,也恢复得很快”。
次仁卓嘎很后悔以前的选择。她在儿子的手腕上系了一条象征着吉祥的红色线绳,还去寺庙里参拜并且请喇嘛给儿子取了名字。她笑着说:“他的名字是洛追次仁。”
在藏语里,“次仁”是“长寿“的意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