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手术室”这个新兴名词,不禁又涉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心脏医学领域的内、外科之争。在昨天的采访中,当记者问到“杂交手术室”未来的前景时,胸科医院的方唯一主任意味深长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在心脏医学领域,建一个“杂交医学团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建一个杂交手术室。 从心脏介入手术走进我们的视野以来,心脏的内、外科之争就没有停止过。争夺病人资源,成为双方的矛盾焦点。这种争夺不仅中国有,国际医学领域也不少。但是在中国,在医疗体制改革尚不完善的现阶段里,各个科室之间的竞争还渗入了复杂的经济利益因素,这让“破墙”的难度更大。方唯一医生记得,自己曾有5年观摩、参与外科手术的经历,可在今天,心内科医生被挡在了手术室之外。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老龄化,人们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一个老人的身上往往共存着多种疾病。有媒体报道,一名患心脏病的61岁妇女病因复杂,内科医生建议介入治疗,外科医生则认为搭桥手术更有效。患者选择任何一个方案,都面临数年之后再度治疗的困境。临床医学迫切需要医生们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方唯一说:“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掂量掂量‘舍’和‘得’这两个字。” tujian.org 杂交手术室,本质上说是一个医生围绕病人服务的地方,它的存在,为加速内外科的交流融合,推动医学技术的集成创新创造了条件。但是,手术室毕竟只是一个手术室,它的魅力和生命力还在于穿梭其中的众位医家。要适应这个手术室,医生们必须要重新学习、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同王晓舟医生所言,未来的心脏科医生必须兼具一定的内外科杂交能力。 “舍”与“得”,医生到底该如何衡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首先要掂量一下装在医生心里的病人,分量到底有多重。本报记者施嘉奇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