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严少卫□
去年10月以来,我国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出现严重旱情,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困难。虽然最近下了几场小雨雪,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但仍未根本解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认为,旱灾危害群众健康的首要问题仍是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日前,记者来到安徽省,走访了该省北部重旱区生活饮用水安全情况。
生活用水还不成问题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据介绍,自去年9月下旬至记者采访时,整个亳州地区基本无有效降雨。
据亳州市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李秋峰介绍,亳州地区的地表河流、湖泊并不多,城乡用水都取自地下水源。在他看来,到目前为止,虽然地面比较干旱,但地下水源并不缺乏,居民生活用水受到的影响还不明显。
家住太河县黎邱镇的陈振告诉记者,村民在春节前便开始陆陆续续地用水泵从河里抽水灌溉快要干枯的小麦。河水抽干后,不少农户又用井水来缓解庄稼旱情。“基本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一口井。虽然现在井水的水位比以往低了不少,但日常的生活用水还不成问题。”陈振说。
检查监测重点在自来水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水源基本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饮用水的质量成了各部门工作的重点。
“亳州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地下水源受到的污染较少,所以我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检查与监测主要集中在自来水厂。”李秋峰告诉记者。
在李秋峰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亳州市第三自来水厂。经过与闻讯赶来的工作人员一番交涉,记者被允许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入水厂,参与这次非正式的突击检查。经测试,该厂出厂水和末梢水中的游离余氯含量分别为1.0毫克/升、0.7毫克/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在亳州市卫生监督所,负责水质监督的蒋长征说,亳州还有8处打通的地下水源分布在主城区的各个角落。当记者提出要去看看时,蒋长征婉言谢绝。他解释,每当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时,自己就变得异常紧张。“除了要从硬件上保证饮用水的质量,还要防止水源被人为破坏。”
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肠道传染科和抢救室,记者向医生询问近期食物中毒或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是否有所增加,他们纷纷表示这类患者并不多见。
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管须加强
亳州市卫生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工作由水务局负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从亳州市水务局网站上看到,该局保障农村饮用水工作主要集中在钻水井、建加压泵房等水利工程方面,而对居民饮用水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少有涉及。陈振也表示,自从家里的井打通之后,10多年来很少有防疫或宣传人员进行饮用水卫生、预防食物中毒等卫生知识的介绍。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有的农民对饮用未经消毒的井水可能引发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自己喝了一辈子井水从未出过事,井水是否经过消毒与身体健康无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