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春节前,吴江市同里镇村民吕中妹从屯林社区卫生院出院,她是因静脉曲张而住院的,住院期间,总共发生费用2461元。按照吴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办法,她报销了70%的医疗费用,自己仅出了761元。而卫生院除了正常的利润外,还能获得政府部门39元的补贴。 “因为新农合实施按病种收费,像吕中妹这样的静脉曲张,按规定可以发生2500元的费用,但我们不滥检查、不滥用药,在看好病的前提下,省下了39元费用,这39元就成为政府给卫生院的补贴了。”负责给吕中妹看病的屯林卫生院医生王爱荣介绍说,“要是突破了2500元,多出部分就得由卫生院自己掏腰包,病人自己不需要负担。”
看病超标、由医院自掏腰包,这是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现“赤字”现象,最后导致参合农民医疗补偿水准的降低。新农合“赤字”主要来自哪里?是各级医疗机构的过度医疗,小病大看、大处方现象比比皆是。而吴江市参合农民的看病结报比例,在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分别达到60%和70%,是省内结报比例最高的县(市)之一,却从未出现过“赤字”现象。
“其实,吴江市的新农合筹资水平在省内并不领先。去年,人均筹资水平为240元,其中个人出资60元,但结报比例直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与一系列管理措施密切相关。”吴江市卫生局局长陈强告诉记者,“以前,吴江市新农合是以项目收费为主的,医生收入与开处方大小挂钩,这样,可开可不开的药开了,可有可无的检查都去检查了,医疗费用就上去了。最终受损的当然是参合农民。后来,管理部门根据以往几年17种常见病的平均发生费用,制定了单病种付费的政策。这样,大处方现象自然绝迹,医疗部门一门心思给患者看好病,对医务人员考核的是工作量,不必考虑经济效益。今年,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还将更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屯林社区卫生院,记者了解到,2007年,该院每张处方平均60元,到了2008年,每张处方只有49元。“因为看病便宜了,原先农民有了小病不上医院的习惯改变了。过去我们卫生院每天的门诊量只有四五十人,现在每天超过100人了。很多人由于看病及时,避免了小病熬成大病。”卫生院负责人说。
除了按病种付费,吴江市还推行“人头收费”,即参合病人住院,按照以往三年所有患者住院的平均费用由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付费。医疗费用突破此平均费用的,由医疗机构自付,与患者无关。“这一制度倒逼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因为,如果工作上出现差错,患者发生并发症之类的情况,产生的费用都将由医疗机构自己‘埋单’。”陈强说,这一系列措施,不仅避免了新农合资金“赤字”,而且由于资金在安全区域运行,农民的补偿比例在逐年提高。
本报记者高坡朱新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