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玛建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出悲剧,闻者唏嘘:3月7日下午,3名男子爬完野长城后抄近路下山,途中翻越贴有警示标志的防护网,闯入北京八达岭野生北京园,致使18岁小伙郭某命丧虎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起事件,让笔者联想起正在西南诸省方兴未艾的“水电开发热”。人们常把地质灾害形容为“老虎”,甚至“猛于虎”,建住宅、搞工程都离它远远的。然而,近年来拥向西南地区投资开发水电的一些企业和个体投资者,却对当地的地质风险估计不足,在没有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草率上马,为工程建设和未来电站运行埋下了隐患。这与不察险恶、自投虎口的行为极为相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南地区是“江河王国”,水能资源量约占我国的60%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掀起规模和强度前所未有的水电开发建设,主战场就集中在西南诸省的大江大河——长江上游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这些河流的支流水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上,水电建设呈现出“同时启动”、“布局密集”、“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征。除了一系列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在实施外,沿海地区和国外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也纷纷前来投资开发中小水电站。 tujian.org 大伙都来干,原本不是什么坏事。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地方政府越权审批、管理部门职能模糊等原因,一些地方出现了“跑马圈水”、无序竞争的现象。比如,某省一条全长34公里的河道两岸,大大小小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竟达17座之多,平均两公里就有一座。又如,一些地方政府为增加税收,降低门槛,导致水电项目鱼龙混杂,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水电站大量出现。一些投资者和地方政府把地质风险抛在脑后,直接把水电站建在断裂带上,或建在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北京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忽视自然规律,势必付出沉重代价。被列为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之一的四川省阿坝州紫坪铺电站,其坝址和库区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央,岷江上游干支流以及沱江、涪江、嘉陵江上游干支流上的100多座水电站也建在断裂带上。这些水电站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60%无法恢复,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这给整个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建设敲了一记警钟:只看到西南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不行的,还需要认真研究和审视这里潜在的巨大的地质风险。 tujian.org 资料显示,西南诸省尤其是上述江河所处的横断山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地质灾害泛滥区”之一。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年调查统计:这一地区地质北京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岩体破碎,存在的地灾总数多达2.1万处(不含汶川大地震中新增的1.2万多处)。在如此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水电建设,必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绝不能自投地灾“虎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国内外的教训来看,在地灾“虎口”建设高坝大库的水电站,其风险远不止电站和水库损毁、投资落空;一旦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灾,堵塞江河并发生溃坝,奔腾而下的洪水必将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tujian.org 老虎伤人本可避免,假如受害者遵守社会秩序,不去翻越北京园的铁丝网。水电站也可以远离地灾“老虎”的威胁,只要建设者尊重自然规律,在工程选址的最开初,就老老实实地开展地灾危险性评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