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
2009-05-06 |
|
充分认识我国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建设用地3192.24万公顷(47884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01.51万公顷(3902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30.85万公顷(346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359.87万公顷(5398万亩)。1997年~2005年,我国建设用地总规模从2918.04万公顷增加到3192.24万公顷,增长了9.40%,年均增幅为1.00%,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须用地,对改善城乡面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996年的19.63万元/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50万元/公顷,增长了1.5倍,年均增幅高达10.94%,从总体变化态势来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同时,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中的比例由1996年的25%提高到2005年的30%,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确保了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建设用地利用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土地资源粗放浪费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在城镇建设中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搞花园式工厂、宽马路和大广场,土地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工业用地利用强度普遍偏低,部分地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每亩只有几十万元,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仅为0.3~0.6,造成了隐性的土地闲置。农村建设用地与农村人口的变化呈逆向发展趋势,1997年~2005年,我国乡村人口减少了9633万人,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11.75万公顷(176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的粗放利用,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确把握建设用地未来供需态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48%和58%,城镇人口及其附属设施需求的增加、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使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增加部分区域性交通、通讯等设施用地,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架构,也将拉动基础设施用地的进一步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还将需要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周转支撑。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建设用地的总体需求依然较大。但是,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将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此,在我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努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厉行节约集约,防止粗放浪费。 《纲要》提出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既不是要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本目的,而是要运用这样一个规划手段来参与宏观调控,扭转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的惯性趋势,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用地保障能力 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用地保障能力,关键是要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纲要》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管住建设用地总量。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做出总体安排,并将规划分解为年度用地计划,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作用。严格划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扩展边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重点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建设项目用地前期论证制度,把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盘活建设用地存量。通过规划引导、税费减免、政策优先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激励机制,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有效整合城镇闲散用地,鼓励各地、各行业低效建设用地的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利用,积极推行节地型城、镇、村特别是城中村更新改造,大力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用好建设用地增量。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效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过度扩张,从严控制城镇工矿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严格审核各类项目用地。统筹安排、科学配置各类基础设施用地,加强总体调控和规划引导,鼓励线性基础设施并线规划、集约布局,节约用地。结合不同用地特性,积极探索地上地下统筹布局模式,促进基础设施用地效率和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增加土地取得成本,抑制粗放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建设用地整体配置和利用效率。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促进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土地资源环境条件,合理制定产业用地政策,优化工矿用地结构,改变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现状,切实提高城镇工矿用地效率和效益。 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继续深化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积极推广各项建设的节地技术和模式,科学引导城乡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工业生产立体配置技术改造,积极探索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用地技术,努力以新技术、新模式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同时,注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强对可建设未利用地开发的引导,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缓解建设用地供需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