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水平 |
2009-05-06 |
|
本网讯(赵 凡 田雪莲 范宏喜)由中国与荷兰政府联合资助的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实施5年,获得硕果。10月27日,中荷两国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国土资源部和荷兰应用地学研究所暨荷兰地质调查局共同举办的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总结及成果推广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调局局长汪民向大会书面致辞。 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于2003年正式启动,并成立了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中国国际地下水模型中心。5年来,项目组选择在我国地质地理条件、水资源利用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平原区、济南岩溶泉域、乌鲁木齐河流域作为示范区,并在示范区所在地国土资源厅(局)和地勘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北京、乌鲁木齐、济南三个示范区地下水监测网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逐渐摸索出适合各示范区条件的监测网优化方法,对三个示范区的地下水水位、水质的监测频率和监测点分布进行了优化设计,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和程序为我国北方平原盆地、岩溶地区、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调查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项目在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在地下水监测网点优化设计、自动化监测仪和数据自动传输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较成熟的方法体系。引进荷兰地学信息系统建设理念,在国际通用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平台下,设计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数据表结构,研发了集区域地下水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发布为一体的地下水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监测信息从采集、传输到实时发布的自动化,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兼容性和实用性大幅度提高,为全国地下水信息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现有地下水监测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清理和修复,完成了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器的安装与调试,提高了地下水自动化监测水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项目建立了区域地下水稳定流模型和非稳定流模型,开展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的情景模拟预测,为示范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为我国其他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借鉴。项目还通过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及时向社会发布地下水监测示范区的工作成果和地下水监测信息,提高了地下水监测信息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该项目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荷方专家20余次来华授课和指导工作,举办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班,把国外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工作理念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中方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各个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汪民在致辞中对该项目的顺利完成表示祝贺。荷兰项目指导委员会代表简·莫纳和荷兰项目负责人迪克·万·道恩在发言中认为,这个项目大大增强了两国间的沟通了解,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据称,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新疆、北京、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具体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