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全民学习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傍大款"、“当小三”都怪女性教育缺失?--中国图鉴(2)
2011-03-31
  汪昌莲

  建议

  女性[NvXing]教育[JiaoYu]之后

copyright dedecms

  还应有社会教育[JiaoYu]

dedecms.com

  女性[NvXing]教育[JiaoYu]的范围很广,涵盖价值认同、道德伦理、人格独立、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其核心是“如何做人”。必须承认,在当前一些女性[NvXing]独立意识不够、价值观念沉沦、道德水平滑坡、人格精神颓废的情况下,女性[NvXing]教育[JiaoYu]是对问题的重视,具有道德回归和人格重塑之义。 织梦好,好织梦

  但教育[JiaoYu]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只针对某个群体不免偏颇。基于女性[NvXing]人格的诸多问题进行强化,本无可厚非,但单方面的强化却忽略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教育[JiaoYu]是基于个人认知,也就是解决内因问题;但其外因问题,也不应忽视。二是教育[JiaoYu]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没有对男性,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人格等教育[JiaoYu],则女性[NvXing]教育[JiaoYu]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copyright dedecms

  教育[JiaoYu]的本质是“如何做人”——前提是教育[JiaoYu]必须基于“人人平等,个个有份”。如果仅因为女性[NvXing]的人格问题而强化,先入为主的偏见,容易片面夸大局部而忽略全局。于现实来讲,女性[NvXing]教育[JiaoYu]诚然迫切,但男性教育[JiaoYu]和整个社会教育[JiaoYu]却更是迫不我待。教育[JiaoYu]是一个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在解决“教什么”的时候,更要着力解决“对谁教”、“怎么教”的问题。女性[NvXing]教育[JiaoYu]在这三方面,都没有着眼于社会整体,所存在的缺陷就显而易见。道德教育[JiaoYu]必须基于全体成员,一个追求女性[NvXing]都高尚无比,男性却不断退化的社会,无以实现健全。由此而言,没有社会层面的依托,女性[NvXing]教育[JiaoYu]就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寓言”。

织梦好,好织梦

  堂吉伟德 内容来自dedecms

  质疑

dedecms.com

  不提男性教育[JiaoYu]

本文来自织梦

  是十足的性别歧视 copyright dedecms

  可以说,每一个“傍大款”“当三陪”的女大学生身后,都有一部“血泪史”,而且还是一部血肉丰满的“血泪史”。与其说她们是在用青春换取虚荣,还不如说她们拿青春当成了谋生的本钱。当然,这并不是说女大学生“傍大款”“当三陪”和所谓的女性[NvXing]教育[JiaoYu]缺失完全没有关系,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指望靠女性[NvXing]教育[JiaoYu]来力挽一些女大学生于“三陪”的狂澜之中,无异于舍本逐末。

本文来自织梦

  退一步讲,即使开展女性[NvXing]教育[JiaoYu]有利于女性[NvXing]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然而按照女性[NvXing]教育[JiaoYu]必要性的逻辑,是不是也该开展男性教育[JiaoYu]呢?毕竟,女大学生“傍大款”“当三陪”的对象都是男性,而且尤其是所谓的成功男士,如果后者不曾携经济地位之优势持这方面的需求,女大学生又何以会堕落到主动投怀送抱的地步。因此,只字不提男性教育[JiaoYu],却偏偏单方面搞什么女性[NvXing]教育[JiaoYu],就是彻头彻尾的性别歧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相关链接
·"傍大款"、“当小三”都怪女性教
·"性学"女硕士找工作屡碰壁 
·美12岁神童智商超过爱因斯坦 挑战相对
·印度惊世的国宝级美女大学生(组图)--中图网
·孩子小升初家长被逼成"痴" 
·佛山首例公办幼儿园电脑抽签派位 家长
·重庆新提任干部须考法制知识 考试不合
·组图:广西警方通报大学生自杀事件调查情况-
·大学生校内死亡 广西出尸检报告--中图
·北电最美考生古力娜扎婚纱大片 组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