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京XXX学校大三学生,想到贵公司先谋一个实习岗位……”自从被新浪微博实名认证后,南京某企业负责人刘钢(化名)一天被求职者的“微简历”@上百次,求职者的私信也铺天盖地飞过来。一一回复吧,没有时间;不回吧,又担心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爱玩微博的毕业生热衷于“微简历”求职,而且“求”出新花样,直接@企业老总或是核心领导的微博,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求职方式收效甚微。 姓姜,炎帝后代,永定客家籍人士,生长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环抱中。意淫广告好些年,漂过深圳,奋斗鹭岛。整策略,做策划,玩创意,写文案,样样精通。爱复古,爱回力,爱海魂,爱梦想,被称文艺青年。二十好几,心宽体瘦,胡子拉碴,至今还是个小孩,求关注! ——毕业生小姜发给一家广告公司的“微简历” 毕业生的新招 @企业“没人理”只得@负责人 不知从何时起,微博“微简历”求职悄然在毕业生中流行起来。140字以内作自我介绍,进而打动用人单位,这绝非易事。为了让“微简历”言简意赅又能打动人,文字还得具有“网络味儿”,诙谐幽默,能够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毕业生们可谓挖空心思。“古文体”、“打酱油体”应运而生,然后“微简历”写得再好,没人看也是徒劳。“之前向很多公司都投过微简历,就是@企业的官方微博,但很少能收到回音,偶然一次机会,给一家企业的人事主管发了封私信,没想到他居然回了,并发来了公司简历投递网址。”前不久的这次经历让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刘玥惊喜不已。很快,她的“秘密”和同学分享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毕业生@企业负责人后真的得到了回复。网友“张大会儿”近日就发微博求援:“求实习啊,求实习!万能的微博谁能帮我这个大二学物流的学生推荐一份实习工作呢?”这条微博同时转给了岗位教练网首席运营官蒙海斌、市场总监杨洋以及和氏璧科技公司总裁黄宇征等几家企业的负责人。第二天,“张大会儿”就收到了黄宇征的回复:“我这边是做ERP的,需要的是咨询顾问或者软件开发员,很抱歉了。”虽然“张大会儿”最终未能求职成功,但毕竟和企业老总直接对话了呀,这种与企业高层的“跨级别”交流在网络环境中得以实现了。 被@老总的烦恼 一天被@上百次“吃不消”啦 自从被新浪实名认证后,南京某企业负责人刘钢(化名)一天被求职者的“微简历”@上百次,每天还会收到几十封私信。刘钢坦言,刚开始觉得挺新鲜,不少学生的微简历“包装”得挺不错,有的动之以情,印象比较深的有那么一句“初涉世,空言志而无所施。”有的挺搞笑,自称纯爷们之类的,他也尝试着给几个学生回复。渐渐地,刘钢感到吃不消了,焦急等待回复的学生还不时会发来“催复信”,“挺为难的,如果一封封看,我其他事不干了,给我们人事主管打工去算了,不看吧,也担心落下骂名,所以现在干脆连微博都不上了。”刘钢坦言。 作为易答宝网的市场总监,杨洋的微博经常被求职者@。“微博上只是相互认识,一般情况下,被毕业生@之后,我会让求职者发一份简历到人力资源部。”易答宝网市场总监杨洋告诉记者,“@企业老总”这种形式很新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网络的信息洪流中,求职者的信息未必能到达目的地。杨洋表示:“140字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能不能吸引住老总的目光很重要;第二,你的信息企业老总是否能收到,因为有些老总的账号是秘书在管理的,或者开通后很少使用。”杨洋说,“而对于用人单位,微招聘已经成为收集人才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有些单位只是以此作为企业形象公关的手段。”他透露,一般情况下,这种公关都是由市场部发起,人力资源部配合进行的。 记者调查 靠“微简历”打动老总收效甚微
记者通过微博搜索发现,毕业生发布的“微简历”,即便圈了一大堆人,很少有被转发或者评论的。如同垃圾信息一样,大量求职者的微简历很快就“沉”了下去。康捷塑胶五金模具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杨正勇告诉记者:“目前在业内,大部分公司主要通过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而一些高级工程师则是要用高薪挖过来的。”近日,该公司通过职介公司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招聘启事,但招聘情况仍不理想。杨正勇说,注意到一些求职者发的微简历,也进行过电话联系,但大多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公司招聘工作的重心仍然在人才市场上。 杨正勇提醒求职者们不能完全指望“微简历”,在信息海量的网络中,求职者可能处在比现实中更为不利的地位。“作为老总,也不太希望招收在家中打打字,发几条微博就搞定的求职者,该跑招聘会还是得跑。”杨洋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微简历”只可能是应聘的第一步,作为应聘者与企业相互知晓的途径。“作为求职者,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当前企业大都需要来之即用的人才。”他建议毕业大学生们可以尝试这种新颖的求职方式,感受职场氛围,但“要有互联网精神,要保持乐观。” 专家建议 直接@老总切忌太唐突 对于微简历这种新兴的求职方式,河海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黄琳楠认为,这是一种很先锋的求职方式,“大学生们可以尝试,但一定要以适当的方式。”黄处长认为,有些大学生求职心切,在微博上漫天发简历,@企业老总,可能会过于唐突。她觉得毕业生可能认为直接@老总很大胆,很有创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但实际情况可能不是和大家想象中的一样。”她提醒求职毕业生们,即使在网络环境中,与用人单位交流也要注意方式。“一般不提倡大家直接@老总,”黄处长说,“有些老总不一定管理招聘事务,有些老总的微博只是用于个人生活,一般不谈工作上的事。毕业生发过去的微简历就是垃圾信息,肯定会石沉大海,甚至会引起反感。”黄处长建议,如果毕业生要发微简历,可以与公司专门负责招聘的部门联系。“建议求职的毕业生先和企业联系,再把微简历发过去,”黄处长说,“同时也要调整好心态,找工作是一个过程,不可能直接@老总就能搞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