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院"联合国"里趣闻多 "悄悄隔离"传染病"小三阳" |
高压舱训练传染病,在"多国共同体"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搞不好还会演变成十分严肃的政治和外交问题。在潜艇学院2005上半年的留学生中,来自喀麦隆的毕塔托上尉就是一个"小三阳"患者。"小三阳"患者到底有没有传染性?医疗部门给出的结论是:一般不会传染 |
|
潜院"联合国"里趣闻多 某国海军少校的"戒勉谈话" |
毕业庆典 会议交流来自非洲E国T海军少校非常精明,到中国前他就通过本国"师兄"了解到中国青岛和海军潜院的很多情况。可能是对潜艇学院"热情友好"服务理念理解不透彻的原因,也可能是自感"见多识广"或军衔较高的缘故,T少校自入境之日起就显得非常"老练",他 |
|
潜院"联合国"里趣闻多 "喝酒结义"解决"国际冲突" |
入海前仔细检查潜水装备的安全性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以及不同理念、不同经历和不同素质的人在同一个"锅"里吃饭,有时难免会闹出点"故事"来。这不,来自不同国家的官与来自不同民族的兵就闹出了矛盾。一方面外国军官的等级观念强,不太愿意与"兵" |
|
西沙官兵乐守天涯 “蓝色文化”渗透哨兵真挚情怀 |
海军"蓝色文化"的魅力冲击人心,力量何在?正在渗透了炽烈情感的蓝色情怀。水兵们高扬着代表着荣誉和奉献的"西沙黑"面孔,用被苦涩西沙水打磨粗砺的嗓音,充满深情地歌唱着对海洋、对西沙、对职责的热爱,诉说着新时代天涯哨兵甘于奉献、以苦为乐的真挚情怀 |
|
打造"数字化潜艇" 潜艇学院为潜艇铸"中国魂" |
中国海军潜艇及其补给舰[资料图片] 中国海军某型潜艇编队水面行驶状态 [资料图片] 【人物小传】胡均川,海军潜艇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长期规划某国防重点专项军方副组长,中国军事海洋学会委员,60余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先后荣 |
|
女人最能创造奇迹 中国第一代女水兵西沙行 |
1991年3月,南海舰队司令员高振家、政治委员周坤仕发布命令,任命422医院陈金凤等17名女战士为"南康号"医院船上的医护人员,开赴西沙群岛执行巡逻任务。 巾帼不让须眉的共和国女水兵这是中国第一代女水兵,也是第一次女水兵的西沙之行。 海军某医院院长沈伯 |
|
舰艇出海也能看报纸 "蓝网工程"架起陆海信息桥梁 |
蓝网工程将万里海疆一网相连,极大地改变了水兵传统的学习娱乐方式 像这样设备先进的文体活动中心在军港码头已不鲜见 大海之美,在其雄浑壮观,也在其神秘如梦;在其优美如诗,也在其博大壮阔。大海是水兵的家园,蓝色是水兵生活的底色,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
|
潜院“联合国”里趣闻多 “超级巫师”大显神通 |
潜水训练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流增多,一些军事院校承担外军留学生培养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海军潜艇学院长年承担外国留学生和发展中国家水上救助打捞管理官员研修班的培训任务,有时同期学员来自40多个国家,无形中组成了一个小"联合国"。面对多国家、 |
|
面对强手敢于亮剑 我海军扬帆首届"中国杯"帆船赛 |
大连舰艇学院帆船队在比赛中金秋十月,深圳,风和日丽。 2007年10月19日至21日,大连舰艇学院帆船队代表海军在深圳大亚湾海域参加了中国顶级帆船赛事--首届"中国杯"帆船比赛。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帆船队发扬"面对强手、敢于亮剑"的拼搏精神,在统一设计组别 |
|
中国海军学员荡桨横渡渤海海峡之“海上拉歌” |
加油,加油--关键时刻队员们总是这样激励自己 2007年8月6日正午时分,海面泛着粼粼白光,没有一丝凉风。此时的大海就像一个密封的玻璃罐子,闷热得让人窒息。 近5个小时的航程几乎把队员们体能消耗殆尽,队员每划动一桨都变得异常吃力。荡桨的频率明显下降了 |
|
中国海军学员荡桨横渡渤海海峡之误闯“迷宫” |
夜间航行使舢舨险些误入海上迷宫 2007年8月14日凌晨2时30分,舢板队按照计划准时出航。我登上了3号舢板。 与港内暖色的灯火相比较,此刻的海面还可以用一片漆黑来形容。尽管每艘舢板都准备了防水手电,但出航时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按照编队行进的要 |
|
《天语》书评:解读天空的语言 解读情感与命运 |
“气象”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但是气象预报员这个行业却极少走进公众的视野。即使是在2007年济南暴雨事件、这个冬天南方雪灾这样的自然灾害之中,气象工作者也往往是站在“聚光灯”的范围之外。《天语》的出版或多或少地打破了气象人在人们心中的神 |
|
无畏风浪投身海军 三首诗歌倾诉多彩水兵生活 |
《第一天穿上水兵服》 第一天穿上水兵服别提心里有多神气 舰长拍拍我肩膀说 海上可不比在家中 没有无风无浪的日子 就象这战舰上飘扬的军旗 没有风,怎么会有招展烈烈的生气 一句话让我揣摩了整整三年 直到今天 才悟出点道理 《寄给妈妈》 周末,我铺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