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晓哲:县委书记原地提副厅没有推广价值 |
2009-08-06 |
|
继早前提拔多名县委书记到省直机关、厅局任职后,湖南再推用人新举,新提任19名县委书记为副厅级干部,其中有16人继续兼任县委书记。(8月4日人民日报)
按照当地的做法,既然县长可以原地提拔为副厅,那么,是不是一个县的大量局长们都可以提拔为副县长待遇?再推而广之,大批的优秀市长都可以调整为副省,省长们都可以享受副国家级待遇……如此一来,我们自上而下设置那么多的层次分明的官员级别待遇还有什么必要?再往深层次分析,这种做法推而广之,又会随之多耗费掉多少来自于公共财政的官员待遇投入?
这种做法根本不具备推广的价值,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别官员“干了两年想调动,三年不动就活动”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官员们真心立足岗位为民服务意识,即便给一些县委书记调了副厅,他们还会想正厅。今天调整了一批县委书记,没有调整的哪一批不可能没有意见。如此岗位安排上的“失范”,恐怕不是激励,反而会更加恶化官场级别待遇和攀比之风。这种“破格提拔”、违反正常程序的做法,不但解决不了一些官员“瞄”着待遇干工作的痼疾,说不定反而会加剧官场跑官、要官之风。
如果仅有极其个别的优秀官员因政绩突出,一时没有提拔的位置,暂时上调一格级别待遇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该成为奖励和激励干部的常态。因为,这种突破常规的使用干部方式负面效应极大,有可能进一步强化本应摒弃的官本位思维。实质上,无论什么样的官员岗位,都属于公共服务性质,干好是职责所需,干不好就是渎职。以调副厅级的方式来激励县委书记,实属画蛇添足。(毕晓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