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最近在谈到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时指出,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种强调在为个人努力、为个人奋斗中,客观上也为社会工作;另一种坚持在为国家、为党的事业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他指出,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党性和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强调,党员入党不是为了谋取某种职业,而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信仰和宗旨,从而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
对这两种价值观的阐释,鞭辟入里,发人深思。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党员领导干部不可能没有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问题在于,我们某些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过于追求个人的所谓价值实现,甚至把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热衷于“人生设计”,一心盯着个人的“事业成功”,连参加党校学习、拿第二文凭等充实提高自身修养的内容,都要想方设法异化成走向个人成功的“敲门砖”,极尽功利之能事。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领导干部往往一心想做官、无心办实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其决策也往往倾向于能给自己获得“加分”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一个人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是由其价值观所决定的。那种“在为个人努力、为个人奋斗中,客观上也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需要警惕的。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干部,在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没有矛盾时,往往“相安无事”,客观上也可以为社会做点事情。但是,一旦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或者个人利益一时不能满足乃至需要作出某些牺牲的时候,这类领导干部可能就会“原形毕露”,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以维护一己之私。个别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近年来,一些地方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一方区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平时能严于律己,老百姓的口碑也不错,但仅仅因为某次提拔无门,或所谓的机遇没抓住,就如同末日来临,一下子陷入迷失和沉沦,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放松、放纵自己,结果“病菌”乘虚而入,与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最终自我毁灭。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树立和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放任个人利益、个人追求、个人抱负如同野草般疯长蔓延,势必导致个人利益膨胀,导致作风的漂浮和党性原则的丧失。这样的干部迟早会摔得鼻青脸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习近平同志不久前在谈到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切实改进干部作风问题时指出: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的,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在为国家、为党的事业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这样的价值观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取的价值观,这样的境界才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党员领导干部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应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和坚守的境界。毋庸讳言,如今的从政环境较之以往要复杂得多,领导干部所面对的各种诱惑也比以前多得多。但无论环境怎么复杂,诱惑多么巨大,领导干部都需要时刻保持灵台清明,头脑清醒。而要保持灵台清明,头脑清醒,必须靠正确的价值观支撑。正确的价值观,是对正确价值发自内心的内在认定,并外化为个人行为上的自觉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当下,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认同和坚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我期许,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自觉维护,对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形形色色的官场“潜规则”的自觉抵制和迎头痛击。在其位,谋其政。真正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自己的领导岗位上,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矛盾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肩上的担子重、履行的责任大、面临的难题多。危机和挑战同样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只有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慎海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