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武汉一甲子 三镇越千年
2009-09-16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11日,工人们在武汉防洪纪念碑修缮工程施工现场搭建脚手架。这座由毛主席题词的防洪纪念碑是为纪念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建造的,于1969年建成完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防洪纪念碑开始修缮,整个工程将于“十一”前完工。新华社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典中国·辉煌60年)武汉一甲子 三镇越千年

新华网武汉9月15日电(记者 熊金超)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雄踞我国经济地理“天元”位置的大武汉,经风沐雨,立世3000多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60年间,其经济、社会与观念的发展突飞猛进,跨越千年,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标杆。

长堤矗立 除却千年“心腹大患”

拥有3500多年历史的武汉,得水独优,也因水而忧。在武汉三镇,如果自家人之间发生冲突,迄今仍被形容为“大水冲了龙王庙”。“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了”这一三镇男女老幼朗朗上口的歇后语,究竟源于何时、何地,虽无以考证,但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千百年间,立身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的汉口龙王庙,“十年九淹”却是不争的事实。

滚滚长江,日泻千里。这一横贯东西的全国第一大河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千百年来,长江水患也一直是压迫整个民族神经的“心腹大患”。

新中国建立之初,“根治长江水患”就成了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头等大事。国家持续了几十年的大规模的治水投入,初步确保了武汉的安全。

1998年长江大洪水暴发后,中央和地方又投入数百亿元的巨资,重筑、加固了长江、汉江两岸延绵千里的巍巍江堤。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水患终于得到根治,千百年来一直悬在三镇人民心头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的重压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在三镇沿袭了千百年的成千上万人夜以继日巡堤查险的生产、生活方式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即便是长江汛期,沿岸依旧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景象。

“从过去的险象环生,到如今的固若金汤,长江大堤的修建给武汉三镇带来的远不只是人们安居乐业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离休老人刘汉福说,“过去因为忌水,百姓不敢在汉口建房,外商外资不敢轻易在汉口投资。现在,汉口的投资越来越密集,高楼也越来越多,商品房越来越俏、越来越贵,就是最好的证明。”

水患的根治,带来了武汉投资环境的大改善、投资建设的大提速、经济的大发展。

“武汉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安澜兴邦史。”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武汉经济在连续1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最近几年又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2007年武汉的GDP已经超过3000亿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三峡工程尝试向175米最终水位蓄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武汉一甲子 三镇越千年
    ·三峡工程尝试向175米最终水位蓄水
    ·走近国庆护旗兵
    ·透视第二炮兵阅兵训练中的新装备
    ·吉林梅河口“9
    ·湖北首推“特殊工时制”为解决劳资纠纷提供
    ·三峡工程,世界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
    ·大庆印象:一座城市与一个油田
    ·阅兵场上的“中国步伐”
    ·派遣工利益屡受损害 劳务派遣缺陷亟待解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