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成功实践(10) |
2009-05-13
|
|
历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这其中蕴含着多么深厚的政治智慧!在我党历史上不乏因偶发事件而打断历史进程的教训。比如,党的八大曾确认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此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以及此后的苏共二十大,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高层改变了方向,认为还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并且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再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再如庐山会议由反左向反右的转向,等等。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准确把握并驾驭政治大局,从而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动浦东开发开放成为事关中国政治大局的国家战略。
其次,从经济大局来看,浦东开发不仅是启动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杠杆,而且也抓住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释放了积蓄已久的经济潜力。小平同志是从国家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浦东开发目标的。1990年3月,在宣布浦东开发前,小平同志在谈到国际形势与经济问题时说: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翻两翻能不能实现,是个大问题。因此,他要求中央负责同志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1991年1月28日,小平同志亲自在上海锦江饭店,面对着浦东的地图和模型,部署并评说着: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正是按照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党的十四大作出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从此,上海浦东担当了启动大局的“龙头”,浦东开发的立意得到了质的升华。
如果说基于政治大局的考量使浦东开发应运而生,那么连续18年的迅猛发展,背后更有着丰裕的经济资源的支撑。这具体体现在浦东开发在经济大局上的三个独特机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