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成功实践(17) |
2009-05-13
|
|
”?的指导方针,提出要把浦东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 ,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功能载体。在这些总体思路、方针和目标定位指导下,市委进一步提出了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金融贸易先行和高新技术先行的战略原则,从一开始就高起点规划和建设,积极培育作为上海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核心功能。一是按照规划及基础设施先行的思路,扭住功能开发这个“牛鼻子”,在城市布局上使产业园区、保税区、空港、海港以及现代居住区形成“多心组团”,有分有合,不再走简单扩张的老路。这个指导思想使浦东少走很多弯路,较好地处理了建设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布局及各项现代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破坏性建设造成的返工及浪费,也较好地发挥了基础设施的效能。实践证明,规划的优劣决定开发的好坏,基础设施的先行才能带动城区的整体开发。浦东很多功能小区正是因为规划的成功及基础设施的配套,才得以迅速成长,才这样光彩夺目。当然,在坚持谋定而后动、规划先行的同时,还要确保规划的先进性以及规划实施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中不断完善,并且完善的过程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回头再看看,我们的功能规划当然也还有不足之处,如一些道路过宽及路网密度不够,对城市商业及居住功能形成了某些限制等,但总体上是系统配套并富有远见的,推动了开发区向城市化的进程。二是金融贸易及高新技术先行,奠定了浦东新区在上海诸区县中的独特功能,形成互补与服务的特殊作为,从而使浦东新区有机地融入全市的大局,“东西联动”一体发展。三是始终坚持浦东不能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区、更应该瞄准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新理念,使得生产力布局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城区建设带动郊区改造,为改变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产业布局上,高起点集聚现代经济精华,把握好引进和创新的关系。
与很多开发区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做起不同,浦东开发开放起点较高,一些不符合产业导向和环保要求的企业被挡在门外,体现了对产业布局新的认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扩大开放的同时,浦东的产业要向高处走,力争站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高端。1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