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成功实践(12) |
2009-05-13
|
|
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态势进一步显现、国际资本排浪式寻求新的投资空间的实际;同时,又准确地把握了上海近代城市化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黄浦江两岸不对称发展、黄浦江以东广袤的农村化地区所具有的巨大开发空间的实际;此外,还宏观地把握了上海浦东处于通江达海的交汇点,可以把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结合起来的两个扇面辐射空间的实际,从而使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获得强劲的经济支撑。
第三,从时代大局来看,党中央决策浦东开发是要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格局下,构筑我国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的战略高地。对此,小平同志是十分急迫的。他多次要求上海与浦东的同志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小平同志对浦东开发的紧迫感,是由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民族振兴的紧迫性产生的。纵览当今世界,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无一不在谋划如何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抢占经济、科技、文化的制高点,为21世纪的发展和竞争取得相对有利的地位。这种时代的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大局,正是小平同志构思浦东开发的宏观背景。他说:“深圳是面对着香港的,珠海是面对着澳门的,厦门是面对着台湾的,”而“浦东是面向世界的” 。小平同志要求浦东开发“面向世界”、“后来居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争得中国的应有位置。
时代大局的紧迫感与时代的战略机遇是相伴而生的。如果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比喻浦东开发的决策背景,那么,时代主题及国际环境则是“天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