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成功实践(11) |
2009-05-13
|
|
一是黄浦江东岸存在着巨大的级差地租效应。由于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18年前的浦东基本上还沉湎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宁静之中,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落差。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的机遇。只要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开通后,经济势能如高山落石,表现为级差地租的经济能量和开发价值将会迅速迸发出来。事实证明,浦东开发18年社会总投入7500亿,但是2007年全口径税收就超过1500亿,有着很高的回报率。
二是从区域位置来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邻近世界环球航线,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群和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工农业总产值近一半的长江流域这样的最广阔腹地;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携黄金海岸中点与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的地利之便,产业基础好,市场腹地广阔,人员素质较高,可以两个扇面集聚国内外的资源,这使浦东开发具有以点带面的区域大开发龙头效应。
三是从国际上看,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带来机遇,国际间经济和科技的较量日趋激烈也给我们带来挑战。从机遇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世界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形成全球性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发达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很多资本在找出路,跨国公司把眼光投向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投向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上海。从挑战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宏观上比拼国家的经济总量(GDP)和综合国力,在微观上比较企业实力和500强企业的数量,在中观上则较量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证明,一个国家增长势头旺盛的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某些大城市,这些城市具有人才、资金、商品、技术和信息的聚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成为某些周边地区的“发展极”,必将带动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我国经济中观层面的竞争力,中国需要寻找一个能和国际中心城市对话的城市。作为中国金融、贸易、工业的发祥地和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和有巨大的增长能级的上海浦东,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选为代表国家来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浦东开发开放则成为中国构建国际城市间对话的一个综合平台。
总而言之,在经济大局的考量中,小平老人家和党中央敏锐地把握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