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上海"户籍新政"五大意义 |
2009-06-19 |
|
【新民网·独家报道】6月1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16日晚,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沈荣华在接受新民网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担心上海人口会过度膨胀,这次《细则》出台,是上海高层领导的一种“智慧”,一种“远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观点一:上海的“户籍新政”,对全国人才发展规划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民网:我们知道,您正在研究中央的中长期人才规划课题,想请问您,在国家的中长期规划中,上海的户籍政策经验会对全国范围的人才规划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沈荣华:长期以来,上海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但前几年,上海人才优势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有研究表明,上海人才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差距明显,而且在国内也逐渐被北京超越。据此,上海的“户籍新政”,为上海人才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人才高地,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更是对全国人才发展规划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观点二:在上海建设“双中心”背景下,上海出台户籍《细则》,必将迎来人才发展的新高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民网:我们注意到,上海户籍改革细则是在上海建设“双中心”的大背景下出台的。在新一轮改革中,上海无疑是“龙头”,而今后随着上海发展,高端人才市场将继续“扩容”。请问您对上海引进国外的金融高端人才方面有何看法和建议? tujian.org
沈荣华:在上海建设“双中心”背景下,上海出台户籍《细则》,必将迎来人才发展的新高潮。因为,人才问题是和制度问题和产业问题密切联系的,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就没有人才的集聚,没有人才集聚也就没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而只是人才集聚,或者是没有好的人才制度和环境,那么人才集聚的效应也不会显现出来。现在,这三个问题,都面临难得机遇。上海必须利用建设“双中心”的契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战略任务来抓,切实抓出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观点三:上海人口过度膨胀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民网:此前有评论称户籍政策的关键在于“容量”和“额度”,就您了解到的上海户籍政策细则来看,上海每年将新增户口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请分析一下具体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沈荣华:有评论说,上海户籍政策的关键在于“容量”和“额度”,这一说法面临挑战。我认为,上海人口过度膨胀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一直以来,上海对户口迁移都控制得比较严格,但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并没有因此而减缓或停滞。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量本身会内生调节城市过度膨胀的机制。这是因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的土地价格以及生活费用都会相应上升,从而遏制人口的进一步迁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观点四:这次《细则》出台,能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流”。 tujian.org
新民网:这次出台的“居住证换常住户口”细则是否征求过您的意见,请讲讲您对这次出台的《细则》的看法和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沈荣华:这次《细则》出台,是上海高层领导的一种“智慧”,一种“远见”,它能够带来崭新的思想,从而能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流”。利用世界金融危机机遇,放开户籍制度的限制,至少在近期放开对人才的限制,大力鼓励知识移民、技术移民,是上海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观点五:户籍管理将从审核体制过渡到登记制,让户籍的管理功能回归本位。 tujian.org
新民网:就您的观察来看,上海今后的人才保障政策方面,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沈荣华: 我认为,当前要立即取消户籍制度是不现实的,但21世纪中国总不会一直存在户籍制度吧。因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实际上也就是逐步淡化和剥离户籍背后的“身份”和福利含义。户籍管理将从审核体制过渡到登记制,让户籍的管理功能回归本位。(新民网记者 刘坤) tujian.or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