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8月16日电 在留下了大禹治水足迹的涂山脚下,天河湖岸边,有一座青瓦白墙的院落,这就是“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蚌埠市禹会区冯嘴子村花鼓灯传习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日前来到这里,观看了花鼓灯艺人的排练和史料陈列,如饮浓酒,深为折服。排练完后,鼓架子冯开皖告诉记者,他从七八岁开始师从著名花鼓灯表演艺术家冯国佩,学艺已有40余年。自2005年冯嘴子村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和中国舞蹈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后,花鼓灯在这里更是盛况空前,不仅经常有大批的嘉宾来观看演出,而且还走进了央视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蚌埠花鼓灯进入全国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在我省仅此一家。蚌埠市以花鼓灯保护为重点,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目前,该市已有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冯国佩、郑九如、李宝琴、鹿士彬等4人成为国家级传承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花鼓灯展示方面,蚌埠策划了一系列大动作。建成了“国字号”的几个第一:中国花鼓灯博物馆、中国花鼓灯研究工作室、中国花鼓灯第一村;成立了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安徽省泗州戏剧院;举办了“第六届安徽省花鼓灯会”、两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和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花鼓灯学术高端研讨会。一系列展示活动,使花鼓灯巨大潜能得到集中释放,为我省“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舞红花鼓灯”的文化发展战略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注脚。今年6月13日,在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蚌埠市文化局成为我省唯一受表彰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冯嘴子村村委会主任冯鼎香介绍说,今年该村投资兴建了花鼓灯艺术陈列馆和花鼓灯传习所,专门为著名花鼓灯表演艺术家冯国佩先生塑立铜像。近年来,村民生活是越来越好,村里的玩灯人一踏上玩灯场就浑身是劲,物我两忘,所谓“锣鼓一响,脚底板发痒”,就是玩灯人的写照。目前,村里3000人口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会跳花鼓灯,村艺术团有50余名固定成员,其中不乏父子、夫妻、兄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