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YangLao]服务体系”。连日来,安徽代表踊跃建言,共谋社会化养老[YangLao]体系建设。 探索“两腿走路”缓解资金压力 数据表明,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 “只有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余敏辉说。 由于退休人员增加、待遇水平提高等原因,养老[YangLao]保险基金支出每年不断增加,目前养老[YangLao]金当期收支的缺口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要缓解养老[YangLao]金支付压力,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徐景龙说,一方面扩大养老[YangLao]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以增加基金收入,发挥养老[YangLao]保险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同时,要研究采取发行彩票等方法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公共财政对社会养老[YangLao]的投入要建立健全自然增长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姚玉舟建议,各级政府要把推动养老[YangLao]服务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养老[YangLao]服务事业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养老[YangLao]服务事业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养老[YangLao]服务事业需要。 拉长“体系短板”完善社会服务 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核心家庭结构深刻变化,传统家庭养老[YangLao]模式不堪重负,其主体地位逐渐被社会化养老[YangLao]模式所取代。 “而如今社会化养老[YangLao]资源十分紧缺,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块重要‘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余的娜建议,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养老[YangLao]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建立以居家养老[YangLao]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YangLao]为补充,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YangLao]服务体系。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养老[YangLao]机构;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兴办不同等级的养老[YangLao]服务机构,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YangLao]需求。 居家养老[YangLao]将成未来主流的养老[YangLao]方式。 “许多老人不愿离开家庭和子女到养老[YangLao]院去养老[YangLao],但他们对社会养老[YangLao]服务仍有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杨亚达提出,要有效地整合全社会养老[YangLao]服务资源,形成合理布局的资源供给结构。 深化“养老[YangLao]改革”构筑统一网络 近年来,我国试点推进新型农村养老[YangLao]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YangLao]保险体系,在提高社会化养老[YangLao]水平上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目前存在养老[YangLao]金双轨制问题。 “不同人群养老[YangLao]金待遇差距比较大,容易相互攀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余敏辉如是说。 2005年起,国家已经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YangLao]金。 “然而由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YangLao]金的涨幅远小于公务员养老[YangLao]金,两者还有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苏学云建议,建立一个全国制度统一、保障水平适度、地区和城乡之间有一定差别的公平公正合法的新型社会养老[YangLao]保险制度。 针对老龄事业发展不足的问题,安徽代表团提出了《关于重视老龄问题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建议》。这一建议指出,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尽快实现养老[YangLao]和医保“异地漫游”、养老[YangLao]保险“全国统筹”、社保保费强化征收、社保基金严格监管。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YangLao]保障、适当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的同时,要研究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城镇无业老人的基本养老[YangLao]保障问题。积极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养老[YangLao]保险试点,争取尽快实现全覆盖。要对城镇无业、无收入来源的居民实行养老[YangLao]补贴办法,努力实现每一位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养老[YangLao]保障。(记者吴林红 聂扬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