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安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农民期盼增产增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11-03-21

  夏粮是安徽省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夏粮丰收与否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全局和农民增收。省农委负责人介绍,虽然今年旱情严重,但安徽省抗旱[KangHan]有力,目前小麦[XiaoMai]苗情转好,夺取丰收大有希望。

  在前期抗旱[KangHan]的基础上,从2月25日开始,安徽省小麦[XiaoMai]主产区[ZhuChanQu]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2月25日至28日累计雨量: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40毫米左右。由于雨量较大,加之雨前已基本浇灌[JiaoGuan]一遍,旱情解除。专家指出,这次降雨发生在小麦[XiaoMai]返青起身的关键时期,对加快小麦[XiaoMai]苗情转化升级十分有利。最新苗情监测显示,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46.8%、36.6%和16.6%,与2月16日相比,一类苗增加3.7个百分点,三类苗减少3.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项田管服务迅速跟上。省农委先后下发多个不同阶段的小麦[XiaoMai]田管方案,数万农技人员服务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施肥、防治病虫害。 “总体来看,由于旱情解除,当前苗情基础较好,苗情转化较快。 ”省农委负责人表示,只要田管措施跟上,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夺取今年小麦[XiaoMai]丰收大有希望。

  但农资价格上涨,加上抗旱[KangHan]投入,导致今年小麦[XiaoMai]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可能会造成农民收益下降。去年秋种至今年2月中旬,安徽省小麦[XiaoMai]出现严重旱情,先后开展2-3次抗旱[KangHan]浇水,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据小麦[XiaoMai]主产区[ZhuChanQu]抗旱[KangHan]成本调查,农民自己浇灌[JiaoGuan]约占60%,每亩次20元;抗旱[KangHan]专业户代浇约占20%,每亩次50元;抗旱[KangHan]专业服务队浇灌[JiaoGuan]约占15%,每亩次60元;电灌站自流灌溉约占5%,每亩次10元。以上加权平均,每亩次浇灌[JiaoGuan]费用31.5元,全省累计浇灌[JiaoGuan]6667万亩次,亩均浇灌[JiaoGuan]1.85次,亩浇灌[JiaoGuan]成本58.3元,比上年大幅增加。

  对此,专家建议,要提高今年小麦[XiaoMai]最低收购价。与水稻相比,小麦[XiaoMai]提价幅度较小,且今年小麦[XiaoMai]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因此,有必要再次提高小麦[XiaoMai]的最低收购价。要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ZhuChanQu]支持,国家增粮规划实施要优先向粮食主产区[ZhuChanQu]倾斜。同时,建议取消粮食主产区[ZhuChanQu]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地方配套。

  进一步完善农业“四补贴”政策。在加大对农民生产性补贴的同时,加大专业化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重大技术补贴,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专业服务队补贴,切实发挥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作用。

  支持主产区[ZhuChanQu]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2010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解决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格局下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措施。要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ZhuChanQu]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史力)

     相关链接
    ·黄山区开展春季道路交通秩序专项集中整治--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中华人民共和
    ·的哥网友共植“爱心树”--中华人民共和国图
    ·合肥徽元公证处积极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法制
    ·六安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图
    ·阜阳五处应急疏散场所可供避险--中华人民共
    ·方兴国同志逝世--中国图鉴社
    ·张海迪在皖考察残疾人事业--中图社
    ·合肥300多名初中生徒步走完12公里--中图社
    ·蚌埠端掉非法储存烟花窝点--中图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