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弓箭匠人守护近失传手艺 成龙吴宇森曾上门求弓
2011-02-26
杨福喜告知记者,玩传统[ChuanTong]弓凭的是真工夫,没有[MeiYou]3个月的勤学苦练,一般人可能连箭都射不出去。
 

  和平年代,传统[ChuanTong]的弓箭已难觅踪影。在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利局宿舍里,有这样一位匠人杨福喜,守候着最后[ZuiHou]的传统[ChuanTong]弓箭制作[ZhiZuo]作坊“聚元号”。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让这个几乎失传的手艺,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4个月做成一把弓

  玩过现代弓的人都知道,现代弓上的“零星”比较多,也比较沉。而相比之下,杨家传统[ChuanTong]弓的重量不到4斤,但是要想拉开弓弦却十分费力。“一把好弓,就是要自身轻便,但弹射出去的力气却大。”杨福喜告知记者,玩传统[ChuanTong]弓凭的是真工夫,没有[MeiYou]3个月的勤学苦练,一般人可能连箭都射不出去。

  杨福喜说,传统[ChuanTong]弓从制弓胎开端,要经历200多道工序才干变成最后[ZuiHou]的成品[ChengPin],而上弓弦是最让人揪心的步骤。“只有当弦搭在弓的两端,而弓没有[MeiYou]发生断裂,我才干松口吻。”杨福喜介绍,正是因为制作[ZhiZuo]工艺难,传统[ChuanTong]弓的制作[ZhiZuo]不仅费时,而且成品[ChengPin]率也很低,从开端打磨资料到最后[ZuiHou]的成品[ChengPin],须要4个月的时间。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成品[ChengPin]率也才干到达七成。

  188岁老弓见证历史

  在杨福喜的家里收藏着一把制作[ZhiZuo]优良的老弓,弓内侧的牛角面上刻着道光三年毅甫制字样。原来这张弓是“聚元号”掌柜为纪念弓箭铺成立百年特制的。“当年老掌柜交代了,这把弓要世代流传下去,不能出售。”让杨福喜觉得痛心的是,在“文革”期间,杨家人忍痛将这把弓锯为两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杨福喜的父亲才重新将其修复好。

  不惑之年重振老字号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杨福喜和父亲决定重新恢复传统[ChuanTong]弓的制作[ZhiZuo]。那一年,40岁的杨福喜毅然辞掉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跟着父亲整日埋头钻研。

  在经历了一段低迷期后,杨福喜的传统[ChuanTong]弓得到了不少爱好传统[ChuanTong]文化人的认可。更让杨福喜觉得愉快的是,如今他已解脱了传统[ChuanTong]弓制作[ZhiZuo]工艺面临失传的窘境,不仅收了徒弟,连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开端跟着他学习制作[ZhiZuo]传统[ChuanTong]弓的技艺。

  吴宇森成龙上门求弓

  随着传统[ChuanTong]弓名气的不断晋升,不少人找到杨福喜,收购他制作[ZhiZuo]的硬弓。“电影《赤壁》的导演吴宇森就曾找到过我,想为剧组买500张弓。”这让杨福喜既愉快又有些难堪:“我的这些传统[ChuanTong]弓须要精心打制,不能光图有生意就糊弄别人。”最终杨福喜和徒弟们制作[ZhiZuo]了几把样弓给了剧组,再由道具师批量生产。除此以外,有名影星成龙也向杨福喜购置过传统[ChuanTong]弓。“我很愉快能看到古老的传统[ChuanTong]弓再次散发活气,我也会秉承古训,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李环宇 文并摄

     相关链接
    ·北京中关村2020年总收入将达10万亿
    ·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气象专家称北京今天起气温逐步回升
    ·北京10条地铁将延长 5年后总里程或超700公
    ·两名儿童坠河保安跳水救援 无人相助1男童溺
    ·北京50个村将城市化10万农民变市民
    ·城市房屋拆迁旧规废止 开发商不再主导拆迁
    ·北京市预付费消费合同今起征意见
    ·北京警用直升机将可参与医疗急救
    ·北京部分地区有大雾或浓雾能见度不足200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