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于通过考研应对就业压力的问题。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党老师说,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将日益凸显。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东南沿海大批出口型中小企业停产、关闭,中西部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因此失去不少就业机会。同时随着利润下滑,部分企业将可能停招、少招新人甚至裁员以缩减成本,这无疑将进一步减少就业岗位。
党老师分析认为,在就业岗位减少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挤出效应”。
首先,由于金融危机重创欧美经济,一些留学生将因国外就业机会减少而回国,他们将挤占部分就业岗位。
其次,新经济形势下,一些企业将裁员,这些裁员中有学历有就业经验者的再次就业也将挤占部分新增岗位。面对金融危机,一些与经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将首先受到冲击。
目前,从08级金融、保险等相关专业报考人数有所减少的现象中已经得到印证。
抓住考研一条路走下去,那么“缓期就业”是否真的能安全度过金融危机?
从事导游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小裴,经过再三考虑后,今年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当初她最爱的工作,开始报考研究生。
小裴是西北师范大学06级本科生,毕业后在省内一家旅游公司工作。而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遭遇旅游行业的“寒冬”和“金融风暴”。“我不得不放弃工作,重返校园。”在考研辅导班里,与小裴相同经历的还有很多。
据了解,2008年甘肃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8.1万,再加上往年累积的尚未就业的近4万人,共有12万毕业生需要就业。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不少应届毕业生以考研作为“缓期就业”的一种方式。
在一家考研辅导机构,一个参加辅导的同学说出了他的担忧:“现在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加上‘金融风暴’凑热闹,就业很渺茫。”可令他最担忧的是,一旦研究生考不上,工作又没着落,到时候真是束手无策。
在去年金融危机刚刚凸显的时候,国内不少专家建议尚未就业的学生读两三年研究生,躲过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困境。但众多学生却还是担忧,即使真考上硕士研究生了,在象牙塔里躲上两三年,是否真的能躲过金融危机?等到毕业时,是否能找到好的工作呢?答案是未必。
师大党教授认为:“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条件下,连年扩招必然导致研究生人均可利用资源大幅度下降,因此扩招后毕业的研究生分析研究能力肯定会有所下降。由此,对未来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兰州某人才交流市场的一位业内人士也认为,研究生目前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用人单位对研究生也逐渐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甚至很多单位是看员工的能力定薪酬。因此,考研还要因人而异。
但也有网民认为,金融危机确实造成了很多实体经济处于被动的局势之下,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比以前少了,但并不是说经济已经无法挽救了。如果简单认为考研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不如不考! 立刻工作,多积累些工作经验,这是考研无法得到的。
目前,虽然招聘单位少了,但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有很多外企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扩招增加在华员工人数。所以说研究生考与不考,在于自己把握。
为此,兰州大学资环学院李教授告诉记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考研这种行为的投入与收益问题。他说:“以人力资本收入报酬来看,高投入应当有高产出,高产出又会带来高回报。知识越高的人从事的劳动越复杂,所创造的财富也大,报酬也就高。这种价值的体现并非三五年,而是涉及一个人的一辈子。”
甘肃政法学院的马教授说:“就专业来看,从事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学习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生教育比较有利,但对管理、法学、工程学等应用型专业来说,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再考研机会将更多一些。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考生应衡量一下考研对自己的学习成本有多高,从而对能否成功有一个理性的估计。”
不过,几个对于那些没有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们的利好消息是,在目前对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向好的预判之下,一些跨国企业可能会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在中国增员。同时,我国推出了扩大内需的诸多措施,并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虽然长期效果仍待观察,但对就业市场而言这些无疑都会有正面影响。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还将在客观上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教育部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新出台了措施。 另外,在各省(区、市)的部分高校也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系统,进一步强化就业状况对教学环节的反馈和导向作用。
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党老师说,金融危机对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将日益凸显。
据了解,2008年甘肃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1万,加上尚未就业的近4万人,共有12万毕业生需就业。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不少应届毕业生认为,考研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以后能更好就业。
部分网民认为,金融危机确实造成了很多实体经济处于被动的局势之下,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比以前少了,但并不是说经济已经无法挽救了。
如果简单认为考研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不如不考! 立刻工作,多积累些工作经验,这是考研无法得到的。
对于考研,这个放在平常无非是一个个人发展的问题,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平常的问题变得不平常起来。
考研被当作“躲避就业困难”的手段是否得当,记者不好随便置评。但有一个现象:一个地区一年的某一种农作物收益高,往往会在第二年跌价,原因就是跟风的人太多。这个道理对于考研再度火热的情况也许是个参考,量力而行。
如果你考试不觉得费劲,学费不成问题,放弃工作的机会损失不大,学习效率高,且考研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取向更有利,就应当选择直接考研。但如果成本比较高,或者学习效率很低,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先工作,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毕竟考研不是成功的惟一途径。(马国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