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严重酒驾肇事案司法可提前介入
2009-08-26

  中国甘肃网8月18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为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遏制酒后驾驶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严密部署,根据我省特殊情况精心制定本省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整治和处罚法案,并决定对酒后驾驶肇事构成刑事犯罪,且情节恶劣、危害程度高、后果严重的,要司法机关提前介入,从快从重处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明确突发时段 创新稽查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大重点时段对酒后驾车的打击力度,全力整治酒后驾驶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在全社会形成重拳打击的高压态势和震慑力量,使酒后驾驶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高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省交警总队要求各地要根据酒后驾驶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明确重点整治时间和整治路段。整治时间重点确定在下午1∶30~2∶30;晚间8∶00~11∶00。整治地点重点确定在城市酒店集中区域和酒吧集中区域周边的路口。要创新查缉手段,应用测定血液酒精含量的科技装备,提高查缉效率,减少因查出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拥堵。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使驾驶人受教育面达到100%;路面取缔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处罚率达到100%;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总数明显下降;酒后驾驶交通事故起数明显下降,为建国60周年营造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酒驾肇事严重者 由司法机关处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强化执法力度。专项整治期间,依法从严处罚,坚决做到“五个一律”:对凡是有涉嫌醉酒驾驶嫌疑的一律进行抽血检验;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除用足上述手段外,还可根据当前司法实践,对酒后驾驶肇事构成刑事犯罪,且情节恶劣、危害程度高、后果严重的,要由司法机关提前介入,从快从重处理。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不处罚或从轻处罚,一经发现要追究民警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规范执法 对酒驾司机摄像取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强化规范执法。专项整治期间,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规范执勤点设置、检查的方式方法、执勤执法用语,坚决避免因民警态度生硬与群众发生冲突。对意识不清醒、失去自控能力的当事人,要依法约束至酒醒,避免在执法过程中发生意外。对查处酒后驾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过程中干扰因素多、突发情况杂、执法难度大等问题,各地在执法过程中要切实做好抽血、现场摄像等取证工作,保护好执勤民警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酒后驾驶违法人 公开曝光

tujian.org

  记者从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今年1~8月,全省共发生因酒后驾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57起,死亡25人,受伤89人,而同期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仅为190起。在专项行动中,对情节恶劣的酒后驾驶违法人,要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人员酒后驾驶的,要抄告其所在单位。对民警酒后驾驶的,按程序移交当地公安机关督察部门,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各级交警部门要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摸索出本地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规律,建立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纳入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tujian.org

    上一篇:《花儿与少年》首次在兰州演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严重酒驾肇事案司法可提前介入
    ·《花儿与少年》首次在兰州演出
    ·张金榜:共和国历史上的老劳模
    ·咸辉会见埃塞俄比亚驻华副大使
    ·海峡两岸催化学术会议在兰召开
    ·前7月 兰州居民人均收入7372元
    ·哈萨克民族风情旅游节隆重举行
    ·“大城管” 大益城市 大势所趋
    ·今年前7个月兰州市CPI下降0.5%
    ·兰州10条公交线月底将有大调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