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6万年前大地湾就曾有先民居住
2009-08-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考古发掘现场。本报记者 王兰芳 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发掘探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天水讯(记者 王兰芳)8月12日,记者从大地湾遗址采访时了解到,该遗址2006年发掘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了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古人类活动的连续记录。即距今6万年前后,古人类就已经在大地湾地区生活,此后度过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一直延续下来。这一惊人考古成果表明,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12日, 记者来到大地湾遗址保护区内的发掘现场,可见发掘探坑大小为3米×2米,最深处约8.5米。发掘工作由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持,其间有来自美国的考古学者参与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程晓钟副研究员介绍,已有研究显示,在中国北方距今8000年左右已发现驯化粟和黍,即中国北方粟作农业经济可能已经开始产生。一般认为粟作农业源自发达的狩猎采集适应方式,但是中国缺少从狩猎采集经济到粟作农业经济的连续考古记录,因此,我们对中国北方粟作农业产生和演化过程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中国北方已发现多处早期粟作农业遗址,但是在这些遗址多未发现反映农业产生之前狩猎采集经济的遗存。中国北方细石器技术是高强度的采集狩猎方式的代表,因此,很可能是粟作农业起源的源头。而经专家考证,中国北方典型的细石器文化遗址中,鲜见甚至不见早期粟作农业遗存。追踪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专家们认为,可能是由细石器文化和与北方旱作农业有关的新石器早期遗址多缺少精确测年所造成的,或者可能由于在过去的考古中,考古发掘多与自然地层和环境记录研究相脱节,因此缺少详细的环境考古研究等所致。在这种背景下,从2006年起,由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开始对大地湾遗址进行小面积发掘,基于大地湾遗址地区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在较系统测年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学和考古统计学方法开展了从旧石器晚期文化到新石器文化及相应的中国北方狩猎采集经济到粟作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这次发掘工作的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发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早期农业包括北方旱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在我们的考古研究中,北方粟作农业里出现的黍子和谷子,最早在哪里出现?此种粟作农业当时在世界上占有什么地位?以及这种农业经济地位是如何代替狩猎采集而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并且正待解决的问题。此前在大地湾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粟作农业遗存,而在8000年以前,从野生植物到栽培农作物应该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而对这一过程我们目前了解得还非常有限,这正是我们现在的研究所要解决的。此外,这个时期古人类是如何活动的?突然间,到距今8000年时,房子盖起来了,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了,那么是什么促使人类开始了这种新的生活?他们当时用什么样的石器进行劳动呢?与人类生存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接踵而来,以上诸问题即为自2006年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到今天的后续发掘及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结合近三年的考古研究,专家组获得了距今6万年来大地湾遗址有人类活动的连续考古记录。发掘地秤显示底部地层形成于距今6.5万年左右,包括马兰黄土早期、末次冰期间冰段古土壤、马兰黄土晚期沉积和全新世古土壤。依据石制品类型分析和地层分布,发掘地层可划分为6个文化层,石制品从距今6万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仰韶晚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通过细致研究,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专家们认为,人类自距今6万年就进入到大地湾地区,成功度过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并延续下来,使用先进细石器技术的狩猎采集人群可能随末次盛冰期的来临向南迁徙到这一地区,在大地湾地区开始了原始的粟作农业,并大约于仰韶晚期发展成成熟的粟作农业。 tujian.org

  大地湾遗址石英砸击技术生产的石制品在距今6万年前后开始出现,而此前的黄土地层中没有发现任何石制品,这说明古人可能是在由寒冷的末次冰期早期向相对暖湿的末次冰期间冰段转化间来到大地湾地区,古代环境变化对人类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在此之前,从2002年起,该考古专家组对大地湾周围地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考古调查,确立了一个区域性晚更新世旧石器群,该组遗址年龄约距今32000——18000年。2004年以来,他们又在大地湾遗址外围地区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晚期文化地点。因此,晚更新世期间大地湾及其周围地区是人类生活的适宜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以上重大发现外,近3年来,专家组结合发掘收集的大量文化遗物,发现此次发掘地层完整记录了我国北方从狩猎采集经济到粟作农业的发展过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陈发虎教授介绍,截至目前,该遗址现工作探方上部已发现陶片几千件,几乎全部来自上部的第5和第6两个文化层,第5层代表大地湾初始农业经济,第6层代表半坡晚段成熟农业经济,而第5层是以大地湾一期陶器和细石器为主的时期。鉴于此前研究显示中国北方粟作农业与细石器技术的密切关系,推测这一时期大地湾地区已开始了农业耕作,并且这一新的经营方式同细石器技术密切相关。基于考古学者早先对中国北方腾格里沙漠地区的考古调查和研究,认为大地湾的细石器技术人群即是由于寒冷的末次盛冰期而由北方被迫南迁到相对温暖的黄土高原南部地区,最终在大地湾开始进行实验性的原始粟作农业耕作。因此,在更新世末期盛行的以细石器技术为代表的发达的狩猎采集适应方式,是大地湾粟作农业产生的源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兰州大型人才交流会本周末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6万年前大地湾就曾有先民居住
    ·兰州大型人才交流会本周末举行
    ·加拿大援建甘肃省灾区项目开工
    ·“黄河奇石”兰州的新名片[图]
    ·省人民医院请人挑刺奖千元体检
    ·兰州小额贷款:最快3天可办结
    ·李霄云本周挑战原创 演绎《爸爸给的坚强》
    ·曾记否火热的“全民体育运动”
    ·酒泉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甘肃省将会取消或降低涉企收费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