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东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化州一无证垃圾填埋场污染周边环境
2009-08-15

垃圾场里还有不少家畜的尸体,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疫病

  位于化州市下郭街道官田村委会后背山的无证大型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近日,记者接到了附近村民的投诉。

  垃圾威胁村民饮用水

  官田村委会火烧岭村的村民纷纷向记者反映,他们的村庄原本山清水秀,但自从2007年5月化州环卫站在火烧岭自然村旁的后背山上建起一个大型的垃圾填埋场后,情况就完全变了。环卫站在山上挖了数十个大坑,将化州市区的垃圾源源不断地拉到此地填埋。填埋场恶臭熏天,凌乱不堪,运输过程中大量垃圾撒落村道,周边几个村庄的环境都受到严重的侵害。

  垃圾填埋场所在的后背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岭,岭上有大堆大堆的垃圾未进行掩埋,其中有不少死猪死狗,苍蝇满天飞,风一吹臭气熏天,晚上村民不敢开窗睡觉,桌面放一碗汤,不到5分钟碗边便落满苍蝇,当地百姓寝食难安。

  后背山四面都是良田,由于山头的树木被砍光,每当雨季来临,受到垃圾污染的雨水和着山泥倾泻到山下农田中,对数千村民赖以生存的农田造成极大的危害。

  更为严重的是,垃圾填埋场距离火烧岭村的水井仅150米,且比水井高出很多,时间长了,垃圾场的污水很有可能渗入地下水,到时火烧岭村的井水就无法饮用了。不仅是火烧岭村,事实上附近大部分村庄的饮水及生活用水都是靠井水。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到两三万人的饮用水安全。

  村民称,垃圾场可能已经开始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垃圾场附近有一座仓库,去年底两名负责看守仓库的当地村民先后患病,一个染上了肺病,另一个周身疼痛,整日吃药。

  填埋场未报环保部门审批

  村民称,该填埋场是一个非法经营的项目,没有得到茂名市及化州市环保部门的批准。设立填埋场的后背山属寮口村委会上寮口三队,化州环卫站私下与上寮口三队的几名村代表签订承包一年填埋垃圾的协定。既未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报批,也未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

  化州市环卫站的王站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这个填埋场是临时性质的,也未征得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同意。这个临时填埋场面积约80亩,是化州市环卫站以每月一万元租金租地建成的,承包期一年,若超期仍按每月一万元支付。目前化州市区产生的大部分垃圾都拉到这里处理,每日约80多吨。

  王站长进一步介绍说,随着化州城区的扩大,原有的垃圾填埋场已不能满足需要。2002年,经化州市有关部门批准建设新的现代化垃圾处理场,需投资6000多万元,已经选好了址征好了地,上级的1400万元专款也已到位,但因为化州市政府财政困难,一直未能筹足配套资金,建新垃圾处理场的工作就耽搁下来。

  王站长称,无奈之下,环卫站只得先租下后背山建了一个临时的垃圾填埋场,因为属临时性质,垃圾处理方式比较简单,选址考虑得也不周详,离村庄近了些,造成一些污染。

  据了解,化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建设新垃圾处理场项目列入民心工程,力争在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的垃圾综合处理场将从原始的填埋方式改为焚烧和复制肥料综合利用,防止垃圾渗透液污染环境。王站长说,这个临时的填埋场已进入收尾阶段,他们也会尽快安排人员处理好污染问题。

  但是村民们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提出:有关环境执法部门立即介入调查,停止该垃圾填埋场的运营,追究有关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彻底取缔该垃圾填埋场。

编辑:钟素萍

李文才

     相关链接
    ·官方澄清“珠三角9城市将合并”消息属外媒
    ·广东副厅级官员称工资买不起房 儿子睡奶奶
    ·广东某银行多地储户存款被清零 系操作失误
    ·“三点式”美女举牌卖神医 年薪千万寻买主(
    ·黄华华:限制买车削弱幸福感 将整顿改革公
    ·广东佛山调查:3成90后务工者春节后不愿再
    ·广州警方被质疑造伪证 致四名少年获罪入狱(
    ·领导干部应从“熊牛论”中听到什么
    ·丹霞山申遗成功后游客首破300万 旅游收入6.
    ·广东丹霞山元旦间出现云海景观 如置身仙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