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东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山猪狂吃番薯花生 农户智勇借来藏獒战野猪
2009-08-15

?
村民借来的藏獒

  潮汕地区的桑浦山脚下农田,竟然成了野猪的饲料基地,番薯、花生、水稻都成了山上越来越多的山猪过冬前的美餐。近日,在桑浦山下一户农户家种的一亩多番薯被山猪几乎吃完,损失4000余元。农户突发奇想,借来一只纯种藏獒要给野猪一个教训。

  据记者了解,在潮汕山区,野猪有逐年增多的迹象,更多没有保护的耕地面临着野猪的危害。

  事件

  村民和野猪斗智斗勇

  在桑浦山系揭阳地都镇军民村的一条公路旁,不知道谁家的番薯地里插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挑着一件童装外套,外套随着微风在田间摆动……“这可不是吓鸟的,是用来吓唬野猪的。”昨日上午,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可让人不解的是,就在这个“假布人”的脚下,番薯地被掘了一片,田地里散落着番薯的残渣。“是野猪来吃的,它们从山上下来,淌水过了公路来吃,水沟有它们的蹄印。”

  军民村村民陈惠嵩最近也头疼这个事情,他家村里牛山下一亩多的番薯几乎都成了野猪的免费饲料。“本来可以收6000多斤,一斤可以卖8角,可被野猪吃剩的可能只有1000多斤了”,陈惠嵩说,山上的野猪经常造访,这一块地造成的损失就大概有4000元。

  每年,陈惠嵩和其他村民,都在与野猪斗智斗勇。“以前是半夜里到田里敲敲脸盆,可人一走野猪又回来了。后来变成在田里点炮仗,可威吓的作用慢慢降低,可能它们习惯了,有了免疫力。”眼看着田里的番薯一天比一天少,陈惠嵩想起了他的朋友杨凯,决定借一头藏獒来试试。

  “普通的狗根本没用,它们闻到野猪的味道都怕。”陈惠嵩说,他的朋友养有20头纯种藏獒,于是就借了一头来试试验。

  战事

  獒猪首次相遇野猪败走

  “我们每晚带藏獒到田里两个小时左右,栓在山脚下的树林里”。由于野猪傍晚先躲在山脚下的树林里,等到了黑夜时才到庄稼地里活动,所以陈惠嵩想把山猪给吓跑。不久前的一个傍晚,当陈惠嵩和他的朋友带着藏獒到了牛山下的番薯地时,就与野猪打了一场“遭遇战”。

  陈惠嵩家的这块番薯地,就在牛山脚下,田边是山上蔓延而下的茂密的杂草和丛林,两旁是别的村民家的花生和水稻田。

  “我们把‘太子’(藏獒名)牵到林子里,它听到动静,然后我就看见一只野猪从林子里跑出去,往山上跑。”陈惠嵩说,当时他松开了藏獒,让它去追野猪,可还是让这头一两百斤重的大野猪逃脱了。

记者陈正新通讯员许统敬、蔡述湘

1 2 下一页

野猪吃剩的番薯

  危害

  “百猪大战”危害山区

  野猪不仅危害地都镇军民村,也祸害着整个潮州市的山区。在潮州饶平县黄冈镇碧冈村,野猪不论早造、晚造皆在村里的上千亩土地上上演“百猪大战”,吃稻穗拱田埂,所以村里的上千亩耕地都曾荒废。

  潮州意溪镇雷厝山村的一名雷姓村干部告诉记者,村民这几年对付野猪,结果都吃了“败仗”。从前年起,雷厝山已经很少有村民在山上种植经济作物了,村里就指望山下的几十亩耕地,还得防着野猪下山搞破坏。

  村干部还说,村里发生过野猪伤人的事件,一个村民的大腿被山猪牙戳穿,花了好几万元才治好。

  潮安县公安局一位民警告诉记者,目前整个潮安县山区,包括归湖、凤凰等镇野猪都越来越多,“它们没有天敌,山上环境越来越好,一窝能生十几头小猪,繁殖很快,问题值得关注。”

(实习编辑:钟素萍)

记者陈正新通讯员许统敬、蔡述湘

上一页 1 2

     相关链接
    ·官方澄清“珠三角9城市将合并”消息属外媒
    ·广东副厅级官员称工资买不起房 儿子睡奶奶
    ·广东某银行多地储户存款被清零 系操作失误
    ·“三点式”美女举牌卖神医 年薪千万寻买主(
    ·黄华华:限制买车削弱幸福感 将整顿改革公
    ·广东佛山调查:3成90后务工者春节后不愿再
    ·广州警方被质疑造伪证 致四名少年获罪入狱(
    ·领导干部应从“熊牛论”中听到什么
    ·丹霞山申遗成功后游客首破300万 旅游收入6.
    ·广东丹霞山元旦间出现云海景观 如置身仙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