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贵州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贵州省招考中心营造考生满意的招生考试环境
2009-08-15

  按照省文明办关于设立“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监测点的要求,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在招生工作中加大“八公开”的实施力度,实化、细化“阳光招生”的工作环节、程序和办法,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考生提供规范、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有效提升了我省招生考试工作的满意度。 tujian.org

  中心以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态度,全面服务考生,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招生网站,并通过做好信访咨询接待、积极参加省政府纠风办和省电台举办的“阳光946”活动等形式,努力做好服务考生工作;举办“高考填报志愿咨询服务日”活动和“港澳高校招生咨询”等各种活动,帮助考生获取了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使他们填报志愿时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开展了“自学考试宣传周”活动,“中职招生服务日”活动,耐心、细致地为考生讲解政策、发布信息,解答考生的疑问。中心今年还组织邀请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到高考评卷场、录取场参观,得到了社会、考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整个招生期间,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始终和考生及家长保持着顺畅的对话渠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维护了考生的利益。今年以来,省招生考试中心共为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服务62188人次,省招生考试中心网站访问量达到7692205人次。

tujian.org

  去年初雪凝灾害期间,正值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和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设计类、艺术类专业考试。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雪凝冰冻灾害,中心组织广大考务人员和各考点全力开展抗冻保考工作,对考生衣食住行等都作了精心准备和安排。为了维护因凝冻灾害未能按时参加考试的考生的利益,中心调整延长了报考时间,并分县统计出缺考的考生名单,及时与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联系,于去年2月17日专门为这些考生组织了补考。经过不懈努力,我省9千多名考生如期顺利参加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完成了15265名艺术考生的专业考试。为了使贫困考生能够顺利参加高考,省招生考试中心2008年继续开辟贫困考生参加高考的绿色通道,制定了相关的考生报名考试费减免政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招考中心抢抓机遇,加大力度,会同省教育厅计财处组织工作组,分赴全国11个省市,全力协调增加省外招生计划。通过不断争取、大力协调,去年省外二本以上院校在我省增加了招生计划8997人。同时,充分挖掘省内高校办学潜力,省内高校增加了招生计划6269人,较大幅度提高了录取率,缓解了竞争矛盾。

tujian.org

  在普通高考中,全省招生考试工作实现了网上报名、网上巡查考场、网上评卷、网上录取、网上补报志愿的全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了填报志愿方式,考生知分知位知线,更直观、更有针对性地填报志愿;并适当放宽了高考划线比例,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择考生,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中心通过实施“阳光招生”工程,落实招生考试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了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贵州:百万师生网上学习十七大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贵州:百万师生网上学习十七大精神
    ·贵州省招考中心营造考生满意的招生考试环境
    ·教育知识竞赛首次引入网络技术 百万学子网
    ·贵州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
    ·贵州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成立
    ·培训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 中国移动捐资30
    ·贵州:报考飞行员今起开始体检
    ·贵阳市:旅行社质监员法规培训48人合格
    ·南明区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公办学校“牵手
    ·贵阳市人才市场 下月将举办9场招聘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