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贵州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构建本土知识价值体系 —乡土教材在贵州的开发和实践
2009-08-15

  新闻背景 全球文化急剧变迁的今天,丰富的地方文化知识体系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本土知识价值体系的构建变得不可忽视。因此,保留传统知识的核心价值,整理置入教育体系,让下一代在大千世界浩瀚无穷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懂得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构建多元知识体系,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乡土教材,相对国家统编教材而言,关注的重点是乡土历史和文化。2003年开始,教育部颁布条例,允许各地自己开发本土教材,就是俗称的“乡土教材”,许多教育界人士和民间机构,开始开发和在学校推行乡土教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在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下,我省乡土教材的开发走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从培育娃娃环保理念开始的《草海的故事》,到一系列关注我省本土文化和乡土知识的教材,再到让我们触摸本土文化母根的《贵州读本》和“多彩贵州”系列读本,乡土教材从多个领域、多元地关注我省乡土知识的重建,让下一代了解认识大千世界,从认识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雨落在海子里,秋风吹过树林,鸟鸣此起彼伏,你一定听过这些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每天在路上,你都可以做一个和声音有关的游戏。这个游戏简单极了,站在你喜欢的地方,闭上眼睛,双手握拳举向空中,听到一种鸟叫,伸出一个手指;听见落叶的声音,再伸出一个手指……就这样,静静地听,数一数自己能听到多少种大自然的声音?在不同的时辰、不同的日子、不同的季节,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去听吧,大自然的音乐动听无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草海周边学校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个片段,模仿着做游戏,在游戏里感受大自然的声响、黑颈鹤的叫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草海的故事》里面的一个篇章,是由北京天下溪教育研究所所长郝冰编著的贵州较早的乡土教材,更多时候在娓娓讲述一段久远而现代的故事,草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呼唤。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使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资源需求形成有机联系,国际鹤类基金会与天下溪教育研究所以及自然保护部门合作,开发环境教育乡土教材,贵州草海是其中一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篇乡土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带领孩子了解草海的历史,草海人的传统生活,草海人口、水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了解草海各种宝贵的动植物资源,体会草海湿地的美,体验可持续发展是怎么回事,它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帮助孩子们整体了解和重新认识家乡的一草一木,从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感悟保护与发展中自己可以做什么。 tujian.org

  郝冰说他们想让这些孩子的行囊中多一样东西:对家乡的记忆和理解,这里有他们熟悉的天空、大地、飞鸟、湖泊和他们身边的人的故事,无论他们今后走到哪里,这些都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孩子们可以把听到的、见到的草海记在脑海里,把它写成故事、画成图画,当他们变老的时候,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孙儿听,就像他们今天倾听草海的故事一样。他们还可以把黑颈鹤、草海都绣下来,寄给那些城里的孩子,告诉他们什么是自由翱翔,什么是自然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乡土教材只是一粒种子、一滴水,而受到乡土教材启蒙的这些乡村少年,心里将装着森林、大海走向世界。 tujian.org

  

  “从前,苗寨里住着一个叫都林的小伙子。一天,他把一株百合移栽到自己的窗前。晚上,百合唱着优美的歌突然消失了。而都林的油灯里却开出了一朵大红花,红花里有个美丽的姑娘。灯花从油灯里跳出来,和都林过着幸福的日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灯花》是苗族民间传说,被收纳到乡土教材贵州省情读本幼儿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幼儿版《多彩贵州》编者在序言里写到:“从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两个视角入手,以图、景叙事的方式,将贵州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编绘成幼儿喜闻乐见的图画书,不仅丰富幼儿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拓宽幼儿的视野,同时能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专家称:“幼儿版《多彩贵州》填补了贵州民族文化教育幼儿阶段的资源空白,为本土乡土课程的构建提供了极好的资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彩贵州》编写组还编写出版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和干部版《多彩贵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呼应“多彩贵州”活动,助推贵州本土文化价值的建立,贵州出版集团策划出版的这套《多彩贵州》,讲述了我省过去的文化和民族民间故事,介绍今天的发展现状,给贵州人勾勒了一个清晰的多彩文化图景,成为许多家长给孩子选择的读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认识贵州,热爱贵州,建设贵州”为主旨的《多彩贵州》干部版,对贵州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的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传统文化和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先辈开发建设家乡的历程中汲取力量,终将热爱这片土地,建设和开发自己的乡土。 tujian.org

  

  乡土教材像一串串美丽的珍珠,把本土灿烂的文化拾起。 tujian.org

  全省各地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丰富的地区,从政府到民间,开始关注乡土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黔东南州灿烂的民族文化从来就是迷人的,它们被大量搜集整理进乡土教材里。黔东南州有关部门组织民间艺人和中小学教师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乡土教材,包括《大河腔》、《十二诗腔》、《启蒙山歌》、《大同民歌》、《酒歌》、《侗族婚嫁歌》、《绿色锦屏之歌》等民歌教材。黔东南州教育部门人士立志将优秀的乡土教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中学乡土教材《锦屏地理》,记录了锦屏的风土人情和锦屏缘何如此美丽;原榕江县文化馆馆长张勇在民间搜集、整理、翻译侗族少儿歌曲,并向黔湘桂三省(区)侗族地区音乐工作者广泛征集,出版侗族乡土教材侗族儿歌选《长大要当好歌手》,这本教材被引进车江乡车民小学,成为“金蝉侗族少儿艺术团”的主打歌曲,娃娃们争着唱,也就培养了大批侗族文化接班人;贵州师范大学在与雷山县西江镇控拜苗寨一起编织“银饰锻造工艺”的乡土教材,期望能把民族工艺记录下来,让后代能够在书本上学习自己的传统技艺;岑巩县天星乡还为农民开发适合他们的乡土教材,村里的调查小组深入了解农民群众急需什么,根据调查制作出符合本地实际,能让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第一手材料;从江县民宗局把当地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绘画、传统手工制作等民族文化汇编成册,纳入学校教学活动计划,并建立民族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黎平县投资60万元自编小学、初中、高中3类民族文化乡土教材,全县中小学把民族歌舞、民族戏曲、民族乐器、民族建筑、民族服饰等作为教学内容,制定课时进行教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黔西南州民族乡土教材编委会编著的《美丽富饶的黔西南》详细地讲述了家乡的美丽和富饶。陈涛编著的《贵州民族乡土教材》,罗廷华个人先后出版乡土教材《贵州少数民族药物集》、《贵州少数民族少儿歌曲》、《论民族传统体育》、《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对我省乡土教材的开发和民族文化进课堂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些本土非政府组织也开始涉足乡土教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注重尊重社区长者和乡土能人的智慧,请他们对当地传统文化、乡土知识和技能进行收集整理。而老师、村民结成专门传承乡土知识的小组挖掘本社区传统技能和知识,以学校为基地并用本民族语言传授给社区居民和学生,我省有57个县1000多所学校,3000多个班开展了苗——汉、布依——汉等双语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社区发展项目中民间组织设计了开发乡土教材,使乡土知识技能为更多社区居民和学生所掌握,提高社区居民和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在雷公山地区所做“生活与环境”乡土教材,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家乡的山水草木是优美的、宝贵的、充满神秘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本乡本土,热爱自然环境。 tujian.org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力没有得到体现。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倡导乡土知识的构建成为时代的选择和必然。留住文化的母根呼唤,成为目前大多数从事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成员的共同理念。乡土教材尝试提供一种“珍视乡土”的价值观,使素质教育多一种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最重要的是,乡土教材的开发以及其倡导的乡土知识体系重建将间接地影响青年一代素质教育的提升。 tujian.org

  乡土教材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眼界,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引进多学科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现实世界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乡土教材的开发和运用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升是显见的。乡土知识是本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本土文化知识谱系中最有活力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我们用眼睛看,用心倾听,我们将发现乡土知识的迷人和深邃。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怀着一种敬仰之情观察和学习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的知识注定多元和丰富。素质教育也将因此而变得丰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最终会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要想立足大地,先得认识脚下的土地,保持住自己的根。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关系的强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在贵州工作了20余年,他主编的《贵州读本》是较早的乡土教材,是认识我省本土文化,认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一本必读书。钱理群意识到一个更深刻的文化背景——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这从总体上来看是积极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随之而来的另外一种文化现象——一种逃离自己生长的土地的倾向,从农村逃到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逃到大城市,从大城市逃到国外,这是年轻一代许多人的生命和文化选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忧虑的不是大家离开本土,到国外去学习,忧虑的是年轻一代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以及土地上的人民产生了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和心理上的疏离感。我觉得这会构成危机的。我经常跟学生说你离开了本土,没有了本土的意识,同时又很难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从农村到城市,你很难融入到城市,到美国,也很难融入到美国,这样一边融不入,一边脱离了,就变成了无根的人,从而形成巨大的生存危机,而且从民族文化上说,对民族文化也构成巨大的危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以钱理群编《贵州读本》时,明确地提出——认识你脚下的土地,在全球化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这样的口号,其实就是寻找我们的根,我们民族国家的根。所以乡土教材不仅仅是增加学生对一些乡土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建立与乡土,包括乡土文化及乡村的普通百姓、父老乡亲的精神血缘联系,钱理群觉得这是乡土教育一个重大的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钱理群由此而设想,是不是可以对黎庶昌、李端棻、姚华、黄齐生、蹇先艾、谢六逸、石果、何士光……各个时期的贵州代表作家的历史地位与创作成就的总结,对包括新时期在内的大量优秀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作品,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筛选,编选出普及性的《贵州文学读本》,或者与教育部门合作,编选贵州中小学的“乡土教材”,作为语文课本的补充读物。而上述研究成果更可以补充进大学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教育中,关于贵州文学的研究也应成为大学科研的重要课题,甚至还可以为开发我省人文景观提供资源,成为社会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重要的是把贵州文化的灵魂真正融会到乡土教育中,真正转化为贵州这块土地的精神、思想、文化资源,代代相传下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10月8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下达了《关于协助搜集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函》。2006年11月24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又下达了《关于报送协助搜集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有关负责人名单的便函》,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协助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2002年,省教育厅、省民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2008年7月,省教育厅、省民委联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是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是“多彩贵州”繁荣发展的需要。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小学和中学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乡土教材。这标志着官方和民间开始协同乡土教材的搜集、开发和实施工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标志策划百合基金
    上一篇:香港慈恩基金会资助松桃建小学24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温暖贵州”走进黔西南 300名贫困生获15万
    ·贵州某预备役师依托社会资源深化改革开放教
    ·构建本土知识价值体系 —乡土教材在贵州的
    ·香港慈恩基金会资助松桃建小学24所
    ·贵州6岁围棋神童进京“赶考”
    ·贵州省招募100名春运服务志愿者
    ·贵阳火车站 到12所学校售票
    ·带盲聋哑学生进摄影棚 18位小朋友拍下人生
    ·贵阳火车站学生票预售时间有变
    ·我省六千多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走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