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忠华 王立志 李忠志 一湖清水激活一座城市 记者:提到衡水,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喜欢用这样一种评价:不靠山、不临海,缺乏工业支撑、自然资源匮乏。但听说您到任之后对衡水的市情并不这样悲观? 陈贵:我来衡水半年了,第一天就进入了角色,上午报到下午就开始了调研。到衡水以后,人们对我说得最多的是衡水这个地方不靠山、不靠海,地下没有资源。调研之后,我觉得没必要这么悲观,在我眼里,衡水到处都是优势,到处都是亮点,到处都是资源。 记者:您都看到了什么?衡水的哪一点让您如此充满信心? 陈贵:衡水最大的优势就是水,最亮的名片就是湖,最好的资源就是水资源。衡水自古与水有着;不解之缘;。衡水取其;水路通达、风水衡存;之义,自古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得名、因水知名。衡水湖拥有;两个最大;的称号。一是华北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二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记者:从原来的;资源匮乏论;到您现在说的;到处都是资源、到处都是优势;,这可以说是对衡水市情的一次重新认识,对衡水优势的一次重新发现,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对衡水的传统看法。衡水湖的水不是刚刚有的,它存在了上千年,但人们并没有把它上升到;最大优势;、;最好资源;的高度。您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tujian.org 陈贵:资源也好,优势也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过去不是资源的,现在可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过去称不上优势的现在可能是最大的优势,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人类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了生态文明,在不同的文明阶段,同一种要素的重要程度都会发生变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生态就是最大的吸引力,环境就是最大的竞争力。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衡水湖的一湖清水才会成为最大的优势和最好的资源。 记者:现在衡水市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市湖城;的战略构想,是不是也是建立在对衡水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的基础上? 陈贵:一个地方的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左右着发展方向,影响着发展路径。我们提出打造;水市湖城;的战略构想,主要是基于对衡水自然资源和潜在优势的重新分析和重新认识,对城市定位的科学判断和对衡水未来发展前景的理性选择。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做足;水;、;湖;文章,打造;水市湖城;,是历史赋予衡水人民的使命。让城市拥有;水;、让发展融入;水;,让居民亲近;水;,让世人走近;水;,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做足做活;水;的文章,做强做优;水;的品牌,已经成为推动衡水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最佳抉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您能给我们具体谈一下;水市湖城;的战略构想吗? 陈贵:在城市定位上,实现以主城区为中心向以衡水湖为中心的战略性转变。过去衡水的城市发展,以主城区为中心,这种发展格局,势必会形成城市向四周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摊大饼的格局,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发展的老路子。我们现在调整为以衡水湖为中心,围绕75平方公里的湖水这个中心来构建城市的框架,那么这个城市的框架就不是一座城市了,而是以衡水湖为中心,以市区为主城区的环湖卫星城市。我们近期目标是打造;一湖双城;,即围绕衡水湖打造主城区和冀州城区;中期目标是打造;一湖三星;,加进了枣强;远期目标是以市区和衡水湖区为中心,打造;一主四副;格局,即把冀州、枣强、武邑、深州纳入大衡水框架。我们现在以衡水湖为中心,把;十河九湖;等大小水路连通一体。总之,通过;水市湖城;建设,衡水将形成;一湖清水、两岸绿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 记者:听了您对衡水未来发展的构想,我们想到了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感觉,;水市湖城;战略带给衡水的或许不只是几处城市景观,而是更深层次的影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贵:可以这么说。衡水的优势微观一点讲是;水;,宏观一点讲是;环境;。;水市湖城;是一篇全面提升衡水发展环境的文章。打造环境的项目是最大的项目,再大的项目也大不过这个项目,再好的生态也好不过水的生态。打造;水市湖城;,就是要通过做好衡水湖;水;的文章,提升衡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衡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营造洼地、抢占高地,借助地缘、聚集人缘,做活水源、激活财源,进而为衡水科学发展和超常发展打造新的空间。从另一个角度讲,;水市湖城;这篇文章做好了,就会彻底打破长期困扰衡水人的资源匮乏论,对于衡水人转变观念,振奋精神也大有裨益。 干大事业要有;硬作风; 记者:以建设;水市湖城;为契机,衡水市拉开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大幕。我们了解到,结合省委、省政府正在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衡水市把项目建设当作检验干部能力和作风的;舞台;,当前衡水不但经济发展很快,而且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很好。可不可以说,;水市湖城;战略为衡水经济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衡水引来了精神状态上的;源头活水;? 陈贵:是的,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8%,增幅列全省第一位。更为关键的是,我感觉现在衡水的干部干劲十足,人气很旺,发展势头起来了。当前,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四个重项;的首位强力予以推进,这就为广大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没有大思路干不成大事业,而要干成大事业必须有;硬作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对于一个地方发展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恰恰是人。特别是衡水正处于负重爬坡、以快补慢的关键时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更重要、更迫切。只有不断地根据发展了的形势与时俱进地改进作风、转变作风,才能不断地把事业推向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我们听说,今年农历正月初七,即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您就带领衡水市有关部门领导,到滏阳河畔就滏阳河开发改造问题专题调研。也就是在这天上午,结束了关于滏阳河是否开发的14年的争论,工程得以尽快开工。您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去终结14年的争论? 陈贵:坐而论道不如起来走道,纸上谈兵不如实地练兵。抓项目建设,机遇稍纵即逝,早抓早主动,晚抓要被动,越拖越被动。滏阳河是河北的;母亲河;,也是衡水主城区的;龙脉;,由于年久失修、污染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影响了民生质量。早在1995年,滏阳河市区段的整治就写进了当时还是县级市的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1996年衡水;地改市;后,也一直是全市热议的话题,但14年来这个全市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开工。今年我们在市区大力推进;五线五片;拆迁改造,把全长13.75公里的滏阳河市区段作为;五线;中的一条;水线;,作为;水市湖城;的迎宾线来打造。目前,2.65公里的样板段即将完工,全线整治正在铺开,人民群众的多年期盼正在成为现实。由此,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干什么事情,困难总是有的,但只要拿出实干精神和过硬的作风,困难就没那么可怕。大力度,小困难;小力度,大困难;没力度,都是困难。困难大小与力度大小总是成反比的。因此,看准的事情就不要犹豫,争论最容易错过时机。说了就要算,定了就要干,干则大干,干则快干,干则干好,干事业就需要听;令;而起,闻;风;而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克服困难只有勇气不行,还要拿出具体办法。我们了解到,衡水在推进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上有很多机制创新,您是否具体谈一谈? 陈贵:我们在抓项目和城建上主要采取了三种机制,即工程引领、责任促激、跟踪问效。工程引领,就是实施;四分之一;工程,抽调四分之一的干部;走出去;,招项目、引资金;四分之一的干部;走下去;,进企业、下农村、搞服务、促发展;四分之一的干部;走进来;,搞拆迁、抓工程、改面貌、促变样;四分之一的干部;留下来;,履本职、抓业务、高效率、保运转。责任促激,就是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分派到人头。跟踪问效,就是加强督查考核,人员分派到哪里,任务就落实到哪里,督查就跟踪到哪里。 记者:衡水把项目建设当作检验干部作风和能力的舞台,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一方面干部作风也得到了转变。在推进工作中转变作风,可不可以说也是衡水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经验? 陈贵:我们在全市亮明这样一个态度:要在实战中考察干部。检验工作的成效,要用数字说话,用项目说话,用效益说话,用结果说话,让吃苦的干部不吃亏,让实干的干部得实惠,让重效的干部受重用,让有为的干部有地位,真正树立起;真抓真用、实干实任;的导向。转变作风不是看;喊;得多;响;,而是看;转;得多;实;,干部作风变不变,要用发展来评判。在实战中锤炼出的作风才是;硬作风;,带来实际效果的转变才是;真转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 河北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