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既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以缓解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今年1月初,我国出台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第一项就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政策一出,省内急需人才的基层企业特别是广大农村欢欣鼓舞,然而,现实情况是,要真正让大学生顺利到达基层,特别是扎根农村安心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其中横亘着许多藩篱,也有大学生自己跨越不了的障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想去去不成 tujian.org
在基层,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大量需要卫生、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等行业的专业人才,优秀教师更是急需。 tujian.org
按照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规定,城市、县镇和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为13.5∶1、16∶1和18∶1。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减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河南某县教育系统缺老师221名,但只有112个编制名额。编制之限挡住了一些有心到基层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生。“现在大城市求职竞争压力大,我想到基层去当一名老师”,去年毕业的本科生李丽在学校学的是英语专业,她本以为回到县里当一名中学英语老师会很受欢迎。然而,当她和87名报名者竞争县一中的5个中学英语教师岗位时,最终因位居第六名而遗憾落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我们的老师很多都是跨年级、跨学科授课,比城里的老师课还多。很多农村学校多少年都不设音、体、美和外语教师编制,因为首先要满足主课老师的编制问题。我们的问题就是:真缺老师,特别想多招些大学生,可编制不够,招来的大学生很有限。”该县某乡中学的一位副校长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了留不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前些年,在“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每个单位,尤其是乡镇一级,每增加一个工作人员,就多一个人“吃饭”,财政就多一些压力,单位进人都非常谨慎。实行县市工资统筹后,保证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乡镇有了增加人员的积极性,但多数地方总的财力还是不足,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大量增加财政供养人数,只能根据各地经济发展,视财政收入状况,先急后缓,在有条件的时候逐步充实基层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这里比较偏,交通不便,近些年,不少老教师还争相向县城、省城的学校去呢,何况新来的大学生?他们有的还没有熟悉情况呢,就飞走了。所谓浅水养不住大鱼。”豫东某乡级中学一位班主任说。据了解,因为交通、通信、生活等方面原因,加上岗位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一些到了基层的大学生很快流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几乎天天加班,但是工资却只有留在城市工作同学的一半。”毕业于洛阳某大专学校护理专业的小阮对记者抱怨。觉得不公的她,目前正在寻找市级医院的求职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基层就业信息缺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基层信息网络不健全,因而造成基层就业信息匮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省会近期的10多场人才招聘会中,记者发现没有一场是针对农村所需人才的。农村到底需要什么人才、什么专业、什么水平、数量多少等,从没有专门的介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生下基层这方面的事情一直是政府在做,人才招聘机构基本都没有这方面的信息。”郑州市一家人才市场负责人表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一个这样的人才供需平台,信息畅通才更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一名愿意到基层锻炼的大四学生说。而事实上,很多部门还没有意识到建立权威的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平台的重要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小丽是学农业的,大学毕业两年了,想找个农业类的工作,但至今没找到——“听说哪里招聘,我就跑着去,不是去晚了,就是专业不对口,无论网上,还是新闻中,几乎找不到农业类的招聘信息。”正是因为缺乏对基层就业的引导,致使有的大学毕业生想去基层却找不到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业不对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农村最急需的是教师、临床医生和护士以及农林水方面的技术人才,而教师中最缺的是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等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方案,在推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专业问题确实是大学生下基层的一个障碍。”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农村需要的专业和大学生们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大学生即便来到农村也难以实现个人理想,当然也解决不了农村的实际需要,很多人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社会歧视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一些人的习惯和意识里,基层单位就是偏僻、落后、艰苦和困难的代名词。在基层工作的人好像低人一等,不如在城市就业的人能力强、水平高、本事大,不如在城市有发展前途。多年来,政策性歧视也是客观存在,不管是资金安排还是发展机会,不管是资源配置还是人员分配,人们总是习惯把城市放在首位,然后才想起农村。甚至有时还为了填补城市缺少的某类人才,从乡镇选拔优秀人才到城市补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的人把到基层锻炼当成一个跳板,希望基层锻炼会成为进入城市的一个砝码。这是大家都不避讳的,甚至当成是理所当然的‘追求’。”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这样更加剧了城乡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剪刀差”,人为制造和加大城乡差距,让本来就缺人才的乡镇雪上加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方面基层缺人才;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教育界人士表示,要破解这个难题,单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转变思路,放低身价是不够的,只让大学生和各高校去努力也不能奏效,各级政府也应担起责任来,制定并实施更积极、更科学、更具吸引力的基层就业政策,把每项鼓励和帮助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大学生下得来,留得住,促进基层发展,保证就业通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建议供参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专业人士给出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是优化政策,拓宽人才入口。要加强城乡统筹,充实和增加基层用人编制。目前,在许多地区的基层,缺老师、缺技术员、缺医生等各类专业人才,如果我们的政策能再优惠些,放宽对这些地方的编制限制,让更多大学生得到去农村工作的机会,这将是破解大学生基层就业难题法宝。对于有志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只要有专长,符合农村需要,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减少程序,简化录用手续,取消可有可无的公式化、机械化的套路,尽可能多地吸收过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改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环境。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让大学生留得住。同时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留住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的人,也留住他们的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是建立信息平台,完善服务措施。利用政府网强大的信息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建立相关信息平台,使基层可以看到流动的人才,求职者更快找到可以发展的平台。(大河报 记者毛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