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胸验肺事件的那层“窗户纸” |
2009-08-21 |
|
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开胸验肺”事件有了最新进展,经职业病防治专家就张海超职业史、现有能够收集到的影像学资料和追踪到的多家医疗机构诊疗内容进行了缜密科学的诊断复诊,诊断为“尘肺病”。 结果不仅未出笔者预料,也在大家意料之中。其实,在张海超“开胸验肺”之前,在卫生部派出专家督导组之前,在“引起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前,人们心中即早有定论,因为得出结论的行业阻隔、知识和技术障碍并不大,正如郑大一附院医生所说“凭胸片,肉眼就能看出你是尘肺”。之所以非要经历一番折腾,原因就在于有那么一层“窗户纸”,谁都不敢或不愿意捅破。职业病防治如是,其它一些事情也具有同样规律。 职业病防治的这层“窗户纸”已经被完全捅破了吗?看来未必。细读新华网同篇报道,不难发现政府某些做法的违情、违理之处:郑州市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妥善处理、举一反三,同时,要求市监察局对涉及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展开全面调查,立场、态度可谓明朗、积极;然而,首先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组织人员对张海超及其工友以及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并进行健康体检,建立诊疗救治绿色通道,却让人有点儿看不懂中。按照常规逻辑,此事由张海超“开胸验肺”而起,当事人之所以情愿挨一刀,是因为在职业病防治所拿不到本应容易拿到的诊断结论,调查、问责首先的重点当然就应该是职业病防治所,进而弄清以其为纽带的整个职业病防治的运作现状。接下来需“举一反三”的,才可能是对从事粉尘作业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和健康体检,以及完善制度等等。而逻辑顺序一经颠倒,公众视线便可能被从问题的核心部位引开并弥散开去。即使从信息公开、尊重公众知情权的角度考虑,首先需要回答的同样也是:张海超连自己的胸都敞开了,郑州职业病防治所仍然愣是诊断不出尘肺病,蹊跷究竟在哪里?看来绕来绕去,为的还是一个目的,不想捅破那层“窗户纸”。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并不认为郑州职业病防治所本身有多“牛”、后台有多硬,也不认为防治所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多差、道德良心水准有多低。说穿了,它只不过是当前我国整个职业病防治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或者说,它仅仅是职业病防治运行链条中的一节链扣,链条往哪里发力、往哪个方向转,它也只能跟着转。 不少评论者对申请职业病鉴定必须出具单位证明的“制度安排”提出严重质疑,而任何一种制度安排甚至一条具体的政策规定,都会隐藏着某种价值取向。结合其它很多类似事件看当今的主流价值取向,从事与职业病有关行业的工人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永远没有这类企业对GDP拉动和税收贡献重要,永远没有保发展、保安定重要。也许,这才是那层“窗户纸”显得异常神秘和坚固的根本原因。 “开胸验肺”于古今中外可谓空前绝后,恐怕早就成了眼下世界奇闻。按说,用不着个人操心,真相更无需以血证明,在一个进步的社会里,人的健康权、生命权本来就应受到尊重与呵护。而张海超的悲壮之举,仅仅是想向世人证明自己得了尘肺病的真相,这难道不是一种社会的耻辱乃至国家、民族的耻辱?假如算清了这笔帐,职业病防治的那张“窗户纸”非得捅破不可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