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印象⑩]一种转变:从埋头干到提升外宣“广告”效应 |
2009-04-30 |
|
-->
荆楚网 记者程评
黄冈人的传统是埋头苦干,不爱说不善说,“说”不赢就拼“干”。黄冈基础薄弱,更让人觉得没有“说”的资本。黄冈市委市政府关于“不议论不讨论,发展之后得结论”的理念,无疑是因地制宜提出的。但这一次,借助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在黄冈召开之机,我们可以看到黄冈大张旗鼓的高调外宣攻势。 这一做法自然引起某些人的质疑。网上有人说,跟上海、浙江比一下,你(黄冈)好意思“吹”吗?跟上海、浙江比,黄冈的确不好意思,但能够让人把黄冈跟上海、浙江连想在一起,又何尝不是黄冈的希望所在? 对于黄冈的不足,市委市政府,包括全体黄冈人其实看得很清楚。市委书记刘善桥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说过,我们对内很少讲成绩,因为我们知道黄冈的基础弱、起点低,还有很多不足。市长刘雪荣在做客荆楚网嘉宾访谈时也表示,说黄冈的发展,是相对于自己、相对于一个老区而言,进步比较大,但若横向比较,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在清醒认识不足的同时,应该承认,无论从数据上看,还是从直观上看,黄冈的进步的确很大。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县域经济工作会定在黄冈开,就是希望以点带面,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一种参考模式。 “所以黄冈要总结经验,”刘雪荣表示,这次高调宣传,也是希望鼓舞黄冈人的士气,黄冈人是有能力的,黄冈的努力是有成效的,老区不等于永远是贫困地区。同时,通过对黄冈的宣传提高黄冈知名度,也是为招商引资做广告。 4月17日,在观看刘善桥的网络访谈时,荆楚网总编辑阎思甜的QQ群里,一些身居上海、北京、广东的黄冈籍朋友就在议论访谈内容。阎思甜说,黄冈出了很多名人,名人是有名人效应的。通过网络向全国、全球传播的黄冈信息,说不准就引起某个企业家、某个名人地关注,说不准他们中就有人回乡看看,或者投资…… 的确,我们看到黄冈经验中,“回归工程”就是借助名人效应求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回乡投资的企业家包括:黄州籍的黄爱武,蕲春籍的汪潮涌、黄凤金,麻城籍的余旭东……等等。 羞答答的玫瑰不必静悄悄地开。在这个信息时代,苦干与外宣并不矛盾,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是其共同的目标。正如刘雪荣所言:“我们加强外宣的同时,并没有停止苦干,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