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专家中学名师评析武汉市初三4月调考 |
2009-04-30 |
|
-->
.union .union TD
(楚天都市报) (记者罗欣、李樵)23日、24日两天,武汉市举行初三年级4月调考。本次调考,是中考前一次“练兵”,对考生熟悉中考题型以及冲刺阶段的复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报特约请武汉市教科院专家和部分初中学校的老师,对调考试卷进行解析。今天刊登《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科目的试卷解析及备考建议,明天刊登科学和英语两科相关内容。 语文:作文考“危中求机” 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总体特征是:全面考查知识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文言文阅读材料讲的是唐伯虎求教的故事,教育学生要虚心求学;《神奇的中国木构架》介绍的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在抗震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棋杀》是一篇小说,在曲折的情节中渗透了浓浓的爱国情。上述三则材料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作文材料《危机中酝酿着转机》启迪学生在身处逆境时,要积极面对,勇于挑战,努力战胜,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文言文阅读看似考课外,实则考平时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诗词默写、病句修改都是常见题型,难度不大,关键在平时要夯实基础,字、词、句、段、篇各个知识点要逐一落实,以不变应万变。 关注生活。作文不太好动笔,主要原因是学生关注生活不够,思考深度不够。所以平时要有“大语文观”,多观察生活,多关注时事,对所见所闻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命题专家点评 阅读后要有所思考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语文科 现代文阅读的两篇文章,一篇注重实用性,一篇注重文学性,阅读题目的设计和评价,需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才能作出判断。 这提醒考生:阅读后一定要有所思考,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培养,直接影响笔头的表达。 语文卷力求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如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考查,以“武汉的发展”的大讨论为载体,通过热点话题引发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题目考查了学生选题、处理材料、运用语言等能力。 再比如作文,由金融危机入手选择材料,让学生思考在生命过程中,面对危机探寻转机。 思想品德:题目新颖贴近生活 试卷分析 试卷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扩大内需、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飞天、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个人所得税调整等热点悉数入题。 备考建议 在开放性背景下,提高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学会结合具体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认识社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专家点评 题目情景设置新颖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政治科 思想品德试题题型、题量和主客观题的比例等方面均保持相对稳定性,题目的情景设置更加新颖,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以具体现实生活现象和事实作为情景,提出新问题;考查角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 数学:关注知识交汇点 试卷分析 试题注重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试题区分度较高。 从试题分布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个部分所占比重,与数学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 注重能力考查,如第24小题,体现了猜想证明的数学推理方式。 几何考查难度仍是考试的重点,尤其是全等,相似、几何变换与函数的综合等方面。 备考建议 复习仍以教材为主,重视课本知识点的网络化,重视课本习题的变化与深化。 提高准确的计算能力,用数学的方式思考并处理问题。 重视几何研究类型及解题方法的归类与总结,如初中平面几何中“证边相等”有哪些方法;如第22题第(2)小问就是求边长的题型,诸如此类的问题最后都要总结。 及时查漏补缺,提高解题速度,给难题留出更多时间。 命题专家点评 关注知识交汇点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数学科 大部分试题立足于考查初中数学的核心基础知识、技能,以及隐含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试题中的第15、23、24、25题,是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代数与几何的综合,在几个知识层面的交汇处命题,检验学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灵活地解决问题。 历史与社会:知识面宽难度不大 试卷分析 调考试题基本没有超出中考范围;考题涉及知识面比较宽,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冷战、经济全球化等基本涉及到了;考题难度不是很大。 备考建议 一是要抓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二是要整理历史专题,形成历史知识网络;三是学生要作好历史笔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正确审题。 命题专家点评 充分利用教材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历史科 这套试卷涉及了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应对挑战的选择,既突出了历史主干知识,又关照综合课程特色。 试卷尊重教材,部分试题直接取自教材,如第16题;部分试题选取教材资源,如第19、26题;部分试题整合相关内容,如第31、32题。这提醒考生,对教材的使用要学会合理延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