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别医界泰斗管汉屏 1949年自美国归来报效祖国 |
2009-04-30 |
|
-->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媛 通讯员涂晓晨
一整天,江城的大雨下个不停,仿佛在为又一位医学大师的离去而悲伤——昨晨传来噩耗,中南地区心胸外科学的奠基人、武汉协和医院外科创始人管汉屏教授,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于清晨5点10分在协和医院去世,享年96岁。 一腔热血回国 创造数个“第一” “管教授是位伟大的爱国者。”熟悉管教授的人都这样评价。1949年新中国解放,在美国威名顿医院任外科总住院医师的管教授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很快,他便创造了医学界的多个“第一”: 1950年,中南地区第一例全肺切除手术成功;1953年,中南地区第一例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成功;1956年,全国第一例右半肝叶切除术成功;1956年,武汉第一例低温下肺动脉瓣狭窄分离术成功;1957年,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有关肝叶、段切除的论文……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管汉屏担任武汉协和医院外科主任整整31年。正如武汉医界所公认的那样,裘法祖缔造了同济的外科,管汉屏缔造了协和的外科。 5年多时间 140余次动物实验 上世纪60年代,管汉屏开始对心脏的攻关。他白天带学生诊治病人,晚上就在实验室做动物实验。“给动物吃药、打针、听心律、量体温……几天几夜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吃住都跟动物在一起。”管汉屏的学生、73岁的协和医院外科教授杨辰垣回忆说。从1961年到1965年间,管汉屏做了140多次体外循环动物实验,形成了一捆捆珍贵的原始记录和分析资料。 还有一丝希望 医生就不能放弃病人 “哪怕有一丝希望,医生都不能放弃病人。这是老师让我们牢记一生的信念。”协和医院心外科教授、65岁的孙宗全说,就算在文革期间,恩师管汉屏每天清扫完院子、倒完痰盂后,洗干净手就回到手术台上,十年如一日。 追求真才实学 不图名利的低调老人 1986年之后,由于身体原因,管汉屏没有再上手术台。但协和医院的员工们常能看到,老教授拄着拐杖,提着篮子到图书馆看书。篮子里,放着茶杯和厚厚的笔记本。“他是一名真正的学者。”首届中国医师奖得主、外科专家张应天教授评价说,“他从不贪图名利,是技术最全面的外科医生之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