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受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的蝗虫来势汹汹,当地农牧民饱受其苦。在这片我国最大的草原上,如今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人蝗大战”。
CBN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一方面,各地极尽所能,克服设备落后、资金短缺等困难积极防治蝗灾;另一方面,小小的蝗虫也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内蒙古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诸多问题的深刻反思。
相关专家指出,大力推广生物制剂,防蝗更不能忽略环保;另外,事后防蝗好比“救火”,开展环境治理,防治草原沙化,才是扑灭“火源”之道。
蝗害之烈
7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黄旗海周边的农牧交接带,一位正在锄草的老农抡起锄头,对准地里一只蝗虫狠狠地砸了下去。他家的庄稼几乎全被蝗虫啃过,叶子上的斑驳清晰可见,有的甚至只剩光秃秃的杆。
玉米地旁边,就是察右前旗的上万亩草场。在草场上,每踏一步,都会惊起几十只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蝗虫。
据内蒙古草原站人员介绍,威胁内蒙古的土蝗主要有亚洲小车蝗、笨蝗、白边痂蝗等,这几种蝗虫生在草地,不仅危害草原,还“侵蚀”附近农田。现在平均每平方米有五六十只蝗虫,局部地区能达到每平方米300多只。
截至6月30日,内蒙古草原蝗虫危害面积达到6956.8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3908.52万亩。此外,农田受灾面积也达到2200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5。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植保站副站长刘家骧告诉CBN记者,这些数据每天都在变动,总的趋势还是在不断增加。一方面,成灾蝗虫的种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气候持续干旱,植被生长差,蝗灾侵袭草原和农田的范围也会随之加大。
乌兰察布市受灾最为严重。CBN记者从该市草原站了解到,截至上周末,全市草原蝗虫危害面积1943.1万亩,接近全区危害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严重危害面积1712.1万亩,已侵入农田20万亩,毁种面积3.6万亩。全市因蝗虫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4亿元。
在以畜牧业为主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草原危害面积1200万亩,受灾牧民2485户,受灾牲畜107.7万头,牧草损失80%以上。因蝗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362万元。
“蝗灾、旱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一只成羊一天能吃八九斤草,现在好多草都没了,一半都吃不上。我养的600只羊天天都是半饥不饱。”四子王旗牧民贺希格达赖无奈地说。
1234下一页
近灾与远忧
“蝗灾往年只发生在四五个旗,今年全市所有的旗县都有发生。我们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治,但是现在没有特别好的方法。”乌兰察布市草原站站长李润虎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察右前旗防治现场,一台大型喷雾机正在草场上往来喷洒治蝗药物。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附近的燕子、麻雀等鸟类也纷纷四处躲藏。
察右前旗草原站站长刘志仁告诉CBN记者,利用喷洒化学药物的方式,是各地防治蝗虫的主要措施。另外,他上午刚刚从市里采购了1000只牧鸡,准备放到草场上辅助灭蝗。
“但是今年蝗灾这么严重,生物灭蝗法见效太慢,也只能起个辅助作用,不能大范围应用。”刘志仁说。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张龙呼吁,目前防蝗的农药基本都是广谱性化学农药,除了杀死蝗虫,也会杀死有益的昆虫,包括蝗虫的天敌和一些鸟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破坏草原生态平衡,污染环境,可能带来比蝗灾更严重的后果。张龙表示,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加大生物制剂科研和推广力度。
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生物制剂要占到药物防治比例的30%以上。但是据记者了解,大部分市及旗县累计完成的防治面积中,一般只能达到10%左右。
“我们也有难处。生物制剂一般价格比较高,大规模使用也负担不起。”李润虎告诉CBN记者,目前全市共组织草原防虫资金1244万元,只有446万是现金支付,其余都是赊购,按合同年底就要付款。
另外,据记者了解,资金紧张、设备短缺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先进防治措施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治进程。察右前旗防治蝗虫的草地上,上万亩的草场只有一台大型喷雾机,而且每隔一个小时就需要去附近农民家里灌水。记者所在当天正好赶上当地停电,当地农民一桶一桶地向里面灌水,灌一次水就耗费了近半个小时。
在四子王旗更广阔的草场上,防治措施就更显得杯水车薪。虽然这里早就启动三架农用飞机防治了数天,但是记者苦等两天也未看到飞机防治场面。
四子王旗草原站站长特木尔介绍,飞机防治效率高,但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超过三四级风就不能飞行。目前还是防治能力不足,预计至少到7月底才能完成300万亩的防治任务。
上一页 1234下一页
草原生态恶性循环
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内蒙古几乎年年发生蝗灾。刘家骧表示,由于今年内蒙古前期降水较好,适于蝗虫卵孵化。而进入5月之后,气候干旱,自然植被生长差,也加重了灾情。
“蝗虫需要在裸露的土地上产卵。根据我们调研,同样密度的蝗虫,在草场退化的地方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草木茂盛的地方。”张龙说。
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草原面积居中国五大牧场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亿多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连年干旱、过度放牧等原因,内蒙古部分草原开始退化、沙化,本世纪初曾达6亿亩之多。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属阴山山脉灰腾梁南原,是全国严重的风沙源地区之一。记者在黄旗海周边看到,光秃秃的大青山、干涸的黄旗海与周边大片退化的草场遥相呼应,同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龙认为,造成草场退化除了气候因素以外,草场载畜量过大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牧民为了追求更多的收入,在草场上过度放牧,草没来得及打籽就被吃掉,间接导致蝗虫泛滥,反过来又加剧了草场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推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草原沙化面积已有所减少,但当地一名官员也对CBN记者坦承:“局部有所好转,但还远远不够,少数地区又有反弹。”农业部《2008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显示,内蒙古草原超载量仍有18%。
张龙表示,蝗虫年年防治年年有,但是今年大范围爆发再一次敲响警钟。亟须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和研究蝗灾的原因,找到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
他认为,蝗虫防治应该同草场荒漠化治理、禁止过度放牧相结合,应是可持续的,而不是应急的、救火式的。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可持续发展之路何在?
然而,过度放牧恰恰又牵涉着牧民的短期经济利益。
四子王旗农牧业局一位负责人告诉CBN记者,退牧还草政策的补助标准较低,每亩地只有5元钱,远低于耕地每亩200元的补助标准。而且实施期限较短,一般以五年为限。
目前四子王旗内国家项目的退牧还草政策实施期已经结束。为了基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牧民不可避免地会对草原重新过度利用,草原退化现象可能会再度反弹。
四子王旗一位牧民告诉CBN记者,他家里只有1000亩草场,前几年得到的补助完全不能弥补饲料成本增加带来的损失。
“本来一只成羊能卖上千块钱,但是由于买不起饲料,养到几个月就得卖,一年下来,根本赚不了多少钱。”这位牧民说。
事实上,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得到更多的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有民主党派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提案中也指出,现行政策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够,作用不强。草原牧区在保护建设和发展草原畜牧业方面享受到的国家扶持政策明显不足。
提案指出,草原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以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90%的天然草原依然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十分严重。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已是迫在眉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