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心:曾打算举办兴趣活动,无奈家长偏爱学科或艺术辅导班
■学生心声:我可不想培训,就是想单纯地玩,哪怕打打乒乓球也行
上海市育秀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陆云同最近有点“烦”:本想到家附近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看看有啥好玩的,可老师拿出一张单子,问他要参加哪个培训班,还列出几个夏令营,一看全是“提高英语成绩”、“助你拿到钢琴考级证书”之类。据了解,暑假期间,一些青少年校外活动机构主打“培训牌”,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得“活动乐园”变成了“培训营”。
钢琴班、舞蹈班、美术班、二胡班……走进一些区县活动中心,可以看到大大小小20多个培训班,俨然成了“培训专业户”。还有的校外活动机构甚至变成了另一个“课堂”,有的学生上午培训艺术特长,下午进行学科拓展班。
某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张老师说,希望利用长假给孩子“补课”的家长催发了“培训热”。他们曾打算举办茶艺、花卉等兴趣活动,但无奈家长偏爱学科或艺术辅导班,认为这些活动有些“不务正业”,导致报名人数甚少,最后只能取消。去年年初,对华东六省一市万余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假期里,七成以上孩子认为自己户外活动不足,没处可玩,到处都是“补课”、“培训”。有学生说,“我可不想培训,就是想单纯地玩,哪怕打打乒乓球也行啊。”
如何走出逢假期必培训的“怪圈”,增强校外活动场所的“魅力指数”?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周培基认为,校外机构也要进行“课改”。他举例,几年前,活动中心的“看家”项目是生物、化学、奥赛等培训,近年来孩子来得越来越少。中心决定改革“老三篇”内容,增加机器人、数码摄影、业余电台等时下最受孩子欢迎的项目,并和社会实践活动“捆绑”,重新赢得学生青睐。教育界人士建议,不妨让培训营变成兴趣班。校外活动机构在假期前可向辖区内中小学生分发征询意见表,了解“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想了解哪方面的课外知识”等,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设计活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