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一下大雨就要水漫膝盖的旧小区,终于开工改造,“72家房客”得以摆脱“水深火热”,数百百姓可以过上舒心的日子。宝山区把群众的难处作为自己的工作着力点,这种强烈的为民意识,值得我们称赞。
我们说,为民办实事,不能以善小而弗为,不能看轻小事。但也不能“只行小惠”,而要力图从根本上去解决一些群众的忧难。像七牧场小区那样的困难,靠小修小补难以排解,只有例如整体改造这样的“大动作”,才能“解渴”。我们现在既然有了一点力量,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为群众办几件好事、实事甚至大事,这样才能真正予民以实惠。像七牧场小区那样的问题,各区还有不少,情况也各不一,但宝山区为群众办大事的思路却可以引出启示。
办点大事实事,当然有难度、有“瓶颈”,既有现实阻碍,又有历史羁绊的盘根错节,但只要决心不移、力度不衰,总可以协调好,总可以突破。我们既然“下定决心”为民办好事,就要有“排除万难”的韧劲。如果一遇到问题就畏难、就退缩,那还要我们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干什么?
77岁的马炳发和老伙计仲建平约好:6月29日下午,一起再去七牧场小区旧改基地看看,“新房明年就建好,咱们盼了多少年,终于盼来了!”
这天中午,刚下过一场大雨,小区门口道路已积起不浅的污水。在七牧场小区住了48年的马炳发告诉记者,“以前气象台一预报大雨,心里就怦怦跳。”七牧场小区位于宝山顾村镇,是上世纪50年代造的单位集体宿舍,5幢楼住72户,每户建筑面积只有20至40平方米,住的多数是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和家属。“10多平方米的灶间6家合用,一起烧饭转身不开;没有卫生间,只好天天倒马桶。”说起老房子的苦恼,马炳发不堪回首:“小区地势低洼,一下大雨,雨水就从门里、墙里渗进来,没到膝盖。”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宝山区领导多次深入七牧场小区,马炳发握着区领导的手道出全体居民心声:“早日改造旧小区,让百姓住得舒心。”区领导明确答复:“推进旧小区改造,是让群众得实惠的实事,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办好办实。”
然而,改造却碰到难题:小区不属于功能区域,难以列入成片改造;小区内系统公房和直管公房混杂,土地使用权也由牛奶公司和宝山区共有。为此,区领导多次走访牛奶公司,最终达成一致:牛奶公司将3829平方米土地无偿转让给宝山区,由宝山区出资3000万元实施拆落地改造。
关键瓶颈突破后,宝山区房管、规土等部门很快拿出首套改造方案———根据每户房型“定制”,适当增加建筑面积,确保厨卫独用、改善房型。同时,增加绿化、停车位及其他公建配套设施。为实现小区污水纳管,相关部门还专门从1公里之外接入污水管,仅此一项就增加投资约800万元。
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居民们拍手称赞。但一些经济困难的老人又开始犯难:想选大房型,却面临较大出资压力。能否选择继续租赁?相关部门着手完善方案:居民可选择最大面积60平方米的房型,回搬后可继续租赁,并自主确定购置产权时间。这样,对于马炳发们来说,如果不买下产权,每月只需花数十元租金,就能住上60平方米小两室一厅的新房了。方案数易其稿,72户小区居民最终一致认同,100%签约改造。
开工当天,七牧场小区60多名居民代表穿上新衣早早来到工地,挂横幅、放鞭炮,和政府部门代表一起拿起铁铲,为自己的新房奠基。马炳发老伴马惠珍老泪纵横:“从扎辫子姑娘到白头发老太,老房子住了几十年,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新房!”
宝山区老镇及旧房改造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七牧场小区是宝山首个“拆除重建、居民回搬”的拆落地旧改项目。目前,全区约有40万平方米旧小区、涉及1万多户居民,其中26万平方米旧小区已开始成套率改造,旧小区将逐步换新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