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已经看惯那个稚气可爱的海宝,但你应该还没见过“摇滚版海宝”;也许你早已默认海宝是个调皮的男孩,但有没有想过“女孩海宝”会是什么模样?凭着想象力、幽默感,数码爱好者们自发地描画着海宝的七十二变,“民间海宝”正成为传播世博的特殊信使。
鲜活创意塑造时尚千变海宝
“摇滚海宝”的形象,出自不久前结束的第六届上海国际电脑图形图像大赛(SICG)。在架子鼓、麦克风等簇拥下,海宝一改“乖宝宝”形象,怀抱电吉他在东方明珠塔前激情起舞。SICG大赛由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市多媒体产业园主办。今年,组织者专门设置了“迎世博”的创作主题,向海内外数码艺术专业人士征集作品。
在获奖名单中,除了“摇滚海宝”,其他作品也别具创意。
在一幅高度仿真的三维绘画中,历届世博会吉祥物依次构成一台座钟的12个刻度,随着上海世博会临近,时针逐渐移向海宝所在的“12点钟”。而在一部获奖动画短片里,海宝一会儿踏着滑板、一会儿坐上老爷车,在上海标志性的建筑间穿行,表达着对世博的期盼。
即使未能获奖的作品,鲜活的创意也扑面而来———在海宝夸张的大眼睛上加几根长睫毛,再将他标志性的“一缕翘发”倒转180度变成刘海,妩媚的“女孩海宝”诞生了。
除了SICG大赛,由上海世博局等主办的“海宝游世界”图片征集,也成为“民间海宝”的秀场和舞台。网友们涂鸦、PS的各种图片,尽管艺术价值不算高,但更草根,妙趣横生———海宝有了“西班牙斗牛士版”、“印第安酋长版”、“阿拉伯长袍版”,甚至有网友给海宝戴上假发,让他拿起话筒,活脱一副红遍全球的“英国达人苏珊大妈”扮相。
“民间创作者的参与,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丰富大众对世博会的认知很有价值。”SICG大赛的获奖者、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三维动画专业负责人许剑峰告诉记者,为创作“新版”海宝,他们学校组织学生四处采风、讨论创意,特别是非上海籍学生,参赛让他们更真切地领会了世博精神。上海工艺美术高等职业学校的数码艺术系主任张苏中说,该校承担着为全国同类院校培训艺术设计教师的任务,他们有意把海宝形象作为培训内容,让全国的老师在创作中传递世博讯息。
“民间海宝”有助世博深入人心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海宝承担着在海内外宣传世博的使命。抓住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的机会,激发“民间海宝”的创造力,能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参与世博传播,为正式团队分担筹办工作的压力,而且能放大海宝形象的传播效应———海宝应该、也能够在论坛、博客、播客等网络平台上争取“高出镜率”,吸引网民们一起动手转载、转帖。到网上搜索一下不难发现,“官方版海宝”不穿服装、不带道具,而视频仅限于四五个“官方版本”。海宝要进一步深入人心,不妨借助民间智慧,让它的形象根据大众口味和时尚步点,不断滚动更新。
对于“民间海宝”的知识产权问题,据上海世博局相关人士介绍,只要是出于宣传世博会的目的,对于非商业目的使用上海世博会标识和吉祥物,主办方持鼓励态度;哪怕没有获得官方授权,主办方一般也会充分容忍。同时,有关人士建议:“民间海宝”的创作者不妨向世博局提出书面申请,既可以尽量规避风险,也能在海宝、世博标志等的规范使用上得到指导。申请授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申请书可以在世博会官方网站上下载,然后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一般两三天即可得到答复,最长不超过7个工作日。据悉,到目前为止,出于非商业目的使用世博标志、海宝图案等的申请,很少有不被批准的。
依靠民间智慧,不仅能给海宝带来更丰富的形象,还可以在传播方式和载体上有所创新,比如在SICG大赛中,就有参赛者借鉴经典游戏“超级玛丽”的创意,制作了一段由海宝“顶蘑菇”的短片。由此有专家建议,不妨开发一些以海宝为主角的健康休闲游戏,放在网上供人免费试玩,广泛转载。
在“草根文化”广受欢迎的今天,如果“民间海宝”拥有广阔的一片天空,上海世博会将会更添一份精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