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国际普通话”的世界语,尽管是门小语种,但比起其他自然语言更为简单易学,也有特定的运用范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都曾有志愿者用世界语为大会服务。然而,笔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世博会还没有招收专门使用世界语的语言翻译类志愿者。对此,有相关专家建议:尽快将世界语志愿者纳入世博志愿者的大家庭。
作为一门旨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国际了解的人工辅助语,世界语的立意正与世博会的精神相符合。然而,近年来,世界语在上海的发展现状却令人担忧。上海市世界语协会会长汪敏豪告诉记者,目前,协会的成员不足200人,积极参与活动者仅20多人,语言水平较高的会员大多已年过半百。
世界语在上海的发展缘何会遭遇低潮、后继乏人?汪敏豪分析说,首要原因在于: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世界语的传播并没有一国的综合国力作为后盾,也缺乏较为广泛的运用范围,因此难以在“语言沙文主义”的夹击下生存。此外,缺乏世界语教育基础也是症结所在。相比较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世界语本科,上海高校的世界语教育仅局限于二外或者选修课程。
对于这门小语种,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世界语“运用范围实在有限、起不到大作用”、“可以逐渐被淘汰、不必花大力气振兴”等等。汪敏豪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这是一门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语言,欧盟在东扩以后至少有20种工作语言,每年光用在翻译上的支出就将近10亿欧元,因此欧盟内部早有专业人士积极主张将世界语列为正式的工作语言,解决欧洲的语言难题”。
汪敏豪希望,以此次世博会召开为契机,以志愿者为大使,推动世界语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世界语,喜欢上世界语,愿意学习世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